第二节 地下水
第二节 地下水
一、地下水性质
绥滨是合江边缘坳陷的绥滨凹陷。沉积了中生代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新生代下第三世纪
内陆相含煤建造和第四纪冰水沉积层,其中,新生界点厚达 2 000余米,而第四系最厚也大于
300米。第四纪巨厚沉积着砂,砂砾石组成的绥滨县地下水含水层。
绥滨县含水层最底部为下更新统冰水堆积的灰白色中细砂、砂砾石,埋藏于地下130—170
米。其下伏为第三系宝泉岭组砂质泥岩、泥岩等。其上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冰水堆积的砂砾
石,厚100—145米,顶板埋于地下15—40米。中更新上部为上更新统冲积含砾细砂,砂砾石,
厚3—15米。由下更新统,中更新统, 上更新统顾乡屯组及全新统不同时代沉积所形成的砂砾
石含水系,由于中间没有隔水层,而形成为一个大厚度含水层,其中赋存潜水、储水量达292.5
亿立方米。含水层厚度在本县中间较厚,向西稍薄。最厚度在绥滨一带大于 300米,含水层的
粒度上部较下部为粗,含量较大。
地下水性质为潜水,由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在夏季讯期江水上涨,地表水高于地下水位,
地表水倒灌不断补给地下水。
地下水位埋藏深度一般为4—6米,北部临黑龙江处可达6—8米,南部靠近松花江之漫滩,
水位为3—4米。在低洼沼泽处水位2米左右局部可溢出地面。
地下水巡流畅通,地下水流向由西向东,由阶地流向两江。水力坡度1/5 000。每年8月上
旬至9月上旬为地下水位高峰期,在翌年4月初为最低峰。地下水位变化时间稍后于大气降水的
变化时间,水位变化幅度为1—3米。
地下水水量丰富,总储水量为292.5亿米。单井出水量一般为200—400吨/小时。
地下水物理性质为无色、无臭、无味、透明,水温4—8℃。
地下水化学成分阴离子以重碳酸根为主,阳离子以钙、镁、钠为主。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
钙镁为主。东北部黑龙江南岸及南部,东部松花江漫滩处则以重炭酸钠型水为主。地下水矿化
度降低,一般均低于1克/升,值为6.0—6.5,属弱酸性硬度3—5德国度,属弱酸性低矿化淡水。
地下水铁离子含量较高,大于0.3毫克/升者占 73%,在垂直方向,底部铁离子含较上部为高,
在水平方向由西向东增高,在松花江岸边地下水中铁离子含量最高可达每升水含36毫克铁。
二、地下水及补给水资源
绥滨地下水储存量比较丰富,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江河。水文属河系生育,以雨水补给
为主。
(一)、地下水资源
绥滨系低平原大潜水盆地的一部分,总静储水量292.5亿立方米,普遍埋深在 2—6米,流
向自西向东。比降呈万分之一。不具备自流开采条件,只能打机电井抽提灌溉。含水层岩性为
细砂、中粗砂、砂砾石、透水性能好,渗透系数在10—120米/昼夜,单井出水量2 400—10 000
立方米/日。
地下水分布差异不大。按中等干旱年5月和8月实测资料统计为:北部黑龙江沿江平原区,
5月份地下水埋深在4—6米,8月份 3—4米,单井出水量为100—150立米/小时;中部蜿蜒河低
平原区,5月份地下水埋深在 3—4米,8月份1.5—3米,单井出水量为150—350立方米/小时;
南部松花江沿江平原区,5月份地下水埋深在3—4米,8月份2—3米,单井出水量为150—350立
方米/小时。
集中降水期地下水比 5月份提高2米以上。地下水含水层厚度,一般在60米—100米左右。
依据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和单井出水量计算,境内地下水净储量为 292.5亿立方
米。按平均布井法计算,全县地下水可采量为6.74亿立方米。绥滨为一大型富水盆地,地下水
资源十分丰富,而且水质较好,矿化度低,适用于工业、种植业、养殖业、牧业及民用。
(二)、补给水资源
1、河流水
主要河流为黑龙江、松花江等。黑龙江流经绥滨83.6公里,有 7条主要支流:七里信子河、
高丽河、三道沟、北蜿蜒河、圈河等。总水面为107 207亩,干流亩均水量2 538立方米。松花
江流经绥滨 148公里,主要有敖来河、蒲鸭河、小黄河、车轱辘河、向日沟、凤鸣沟等大小河
沟共21条,总水面158 183亩,干流亩均水量为593立方米。两江与支流均为地下水补给来源。
2、地表水
大气降水年平均以473.6毫米计算,平均径流深60毫米,地表径流总量为1.02亿立方米/年。
绥滨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垂直补给以及江河水的水平补给总量为8.5亿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