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人口第一章 人口数量和分布第一节 人口发展 一、历代人口
据《黑龙江史纲》记载,辽五国部 (即剖阿里国、盆奴里国、奥里米国、越里笃国、越里
吉国) 之一奥里米部,公元1018年前后已有居民约万户。金兴盛时期,公元1125年前后,居民
大部分南迁。元明时代境内居民已为数不多,清康熙年间实行封禁政策,除少数赫哲族外,绝
对禁止其他民族居住。清咸丰十年(1861年)取消封禁政策实行半开放后,才有汉人迁居到黑龙
江省各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始有汉民及其他少数民族到本县地方定居。
但人口发展较慢,宣统元年(1909年)、县内居民不满百户。
民国年间,实行大量放荒,从吉林、辽宁、河北、山东等地涌来大批垦户,致使人口猛增。
民国 7年(1918年)县内已有人口6 100人,至民国18年(1929年),县内居民发展到3 484户,人
口达20 070人。18年中,平均每年增长 1 115人。民国21年(1932年)全县人口达45 000人。三
年间人口实增2.5万余人。
伪满时期,大同元年(1932年)一场特大洪水,县人口由45 000人减到 4 500人,日伪统治
者为加强边境统治,实行难民招还政策,大同 2年(1933年)全县总人口回升为27 499人,至康
德9年(1942年)。人口增加到49 216人。
二、解放后人口
1945年“九三”解放后至绥滨与富锦合县前,人口没有准确的统计数字,从估约的数字看,
这一期间本县人口有所下降。
1949年 6月至1963年12月本县与富锦县合并。这一时期,绥滨地区的人口统计资料较完整。
从人口统计数字看,1949年至1954年,绥滨地区人口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合县后原县委、
县政府机关和大部分企业单位迁至富锦,干部家属随迁;另一原因是1951年秋大水灾。绥滨地
区部分人口迁到集贤、富锦等地。1955年至1963年绥滨地区人口发展较快。1954年全区总人口
为47 415人。1963年人口发展到85 803人,9年间实增人口38 388人,平均每年增长4 265人,
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批转业官兵及其家属迁入我县,建立了二九○农场,充实了原绥滨农
场。
1964年恢复绥滨县的建制后至1973年人口增长较快,1964年全县总人口为87 890人,至1973
年发展到146 737人,10年中人口增加了58 925人,平均每年增加5 684.7人,人口增长快的主
要原因是高出生率。这期间人口出生率一直在46.5~33.8‰之间,另外人口盲目流入和大批知
识青年来本县落户也是人口增长过快的一个主要因素。1974年后人口增长速度减慢。1974年全
县总人口为150 205人,1985年人口为161 850人。12年中增长了11 645人, 平均每年增长970
人。人口增长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逐渐控制,1985年人口出生率下降到 13.9%。
另外1978年后知识青年大量返城,迁出人口超过迁入人口,也是造成人口增长速度下降的一个
主要原因。
绥滨县历代人口统计
表3—1
1946年后绥滨县人口统计表
表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