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植物保护 绥滨在同世纪初,还是一个林木茂密,杂草丛生的地方。光绪二十四年(1889年),始有汉
人来此开垦耕耘。30年代前,此地危害农作物的野兽有黑熊、野猪、狍子等;禽鸟有大雁、乌
鸦、野鸡等;鼠类主要是田鼠,那时常有成群的野兽在田间出没糟踏农作物,致使大片玉米、
大豆被毁掉。偏僻的地方尤为严重。大雁在春耕后啄食麦苗,秋收啄食穗粒。庄稼割倒后,常
有成群的大雁遮天盖地的飞来扑向谷码子、高梁攒子、玉米铺子,顷刻间使部分地块造成绝产。
50年代后,人烟渐稠,由于开垦了荒原,砍伐了林木,再加上猎人的不断扑杀,致使猪熊之类
的野兽基本绝踪,禽鸟亦见稀少。人们为减少田鼠的危害,经常挖洞扑打,因而田鼠也大为减
少。
在旧社会农作物病虫害时有发生,轻则减产。重则绝产。因无防治措施,农民只得信神。
在历年的阴历六月初六日(传说是“虫王爷”生日),众多农民合伙杀猪宰羊,祈祷“虫王爷”
别起虫灾,并遍地插五色小纸旗,以求吉祥如愿。一旦虫灾发生,成帮结伙的农民分赴田野焚
香上供,跪而祷告,乞求神灵“保佑”。建国后,在党的教育下,农民破除了封建迷信思想。
为保护农作物,人民扑杀野兽,并用药剂灭虫。因而野兽及病虫对农作物危害逐渐减少。
此地有史以来,农作物病虫害主要有:赤霉病、锈病、粒线虫病、腥黑穗病、散黑穗病、
丝黑穗病、白发病、霜霉病、灰斑病、稻瘟病、青枯病、立枯病、晚疫病、病斑、病烂等。虫
类有玉米螟、蚜虫、金针虫、食心虫、金龟子、象鼻虫、跳
地老虎、蝼蛄、蝗虫、天幕毛虫、稻摇蚊、负泥虫、泥泡虫、潜叶蝇和菜青虫等。
一、病虫害
建国后,病虫害发生的频率较高。种类较多,范围较广。但因防治及时,措施得当,未造
成更大灾患。
腥黑穗病 1951年 7月7日,大同区发生小麦腥黑穗病,面积9 047亩,占全区小麦面积的
67.5%,病穗轻者占5—10%,重者占65—70%。据查这是因疏忽麻痹,对种籽没有进行必要处理
而酿成的后患。
小麦粒线虫病 1953年,14区(忠仁)的富山、集贤、忠仁等12个村屯发生小麦粒线虫病,
受害面积8 000亩,病率占70—80%,也是因没进行种籽处理的结果。
马铃薯晚病、病斑、病烂多年来时有发生,虽经防治,但亦未根除。
草地螟 1982年 6月,第一次发现草地螟虫,面积之大,危害之重,是历史罕见的。全县
发生害虫面积24 525亩。病发后立即组织人力和化学灭虫药剂进行防治。结果还有 9 555亩大
豆造成绝产、2 415 亩甜菜绝产。大豆只剩根楂,甜菜叶片全被吃光,玉米仅留底楂。虫害在
靠近树林、草地、地隔、路边、江河沿岸等有杂草树木的地方较为严重,背风湿地较为严重。
一平方米多达40头草地螟虫。
1984年 7月7日,对全县44个村屯进行了虫情调查,发现975户,14 370亩地有草地螟幼虫,
经过治理未造成大的灾害。
二、病虫害防治
建国后,政府对农作物防治工作,极为重视。各村屯都配备了专职植保干部,并由县农业
技术推广站统一领导。1965年建立虫情测报点,分设在振兴、连生、张家、集贤等生产大队。
1979年增设了农业科研所,设诱杀器4个、糖酸液5盒,由农民植保员负责观察,发现虫情及时
上报,以便采取措施及时防治,把虫害消灭在萌芽状态。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虫情测报
网。1984年县成立了植保公司,编制 6人,本年经营敌杀死100公斤,三十烷100公斤,恶草灵
36.5公斤。并为农民搞技术承包45亩,喷洒农药3 000亩。
解放初期,因为缺少农药。技术力量不强,所以提出的植保方针是:“防重于治,人工防
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治早、治少、治了”。小麦用45℃恒温水浸种,可防治小麦散黑穗病;
用淘汰机选种可消除小麦粒线虫病。谷子用适量盐水浸种,将浮在水面的秕谷、革子浮出去,
不仅能将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洗掉,还可减少白发病、黑穗病,提高了种籽的质量。高梁用10
℃恒温水浸种,可减少黑穗病。玉米采取催芽种的方法,既能消除种籽上附着的病菌,又能保
证出苗率。人工防治主要采取挖沟截杀,诱杀拔病株、挑病粒的方法进行。药剂防治主要是用
赛力散、六六六、滴滴涕,进行农药拌种或喷洒。水稻用福尔马林浸种。60年代初,曾提出过
禁用高残留药剂(赛力散、六六六、滴滴涕),广泛开展土法自制白僵菌,赤眼蜂灭虫,效果较
好。此后,由于农药增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植保力量也加强了,因而提出了以“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植保工作方针。主要是农田防治、人工防治和药剂防治的三结合。选育抗病性能
强的优良品种。播前要做到药剂处理;合理制定种植规划和品种布局;合理轮作、合理耕翻和
进行土壤改良,并要加强田间管理。化学药剂防治主要有敌杀死、辛硫磷、多菌灵、拌种双、
克霉灵等农药。虽然品种繁多,方法各异,作用不一,但是均具有其独特的效能。 (用药配制
比例与防治对象附表于后)。
三、化学药除草
此地自1976年开始对旱田施用化学药剂除草,1979年又对水田施用化学药剂除草。县农业
技术推广站,为了准确无误地使用农药,曾在个别生产队进行了几种化学药剂试验,取得经验
后,才在全县推广。实践证明,化学药剂除草,省工、效宏、经济、适用,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化学除草药剂种类有杀草丹、敌稗、二甲四氯、除草醚、禾大壮、二四—PT酯、拉索、氟
乐灵等。
旱田化学药剂除草,常用除草剂有拉索和氟乐灵,对禾本科杂草效果较好,对阔叶性草效
果较差。1981年。绥滨镇农业站在菜队对西红柿、茄子、辣椒进行了药剂除草试验,取得了较
好的效果。二四—PT酯药剂,在谷子、玉米、高梁、糜子田施用,对阔叶性杂草效果良好,杀
草率占 95%以上。用药10天后观察,阔叶性杂草叶片卷曲、干枯、茎部丛裂、成斑状腐烂、根
部黄褐腐烂。
水田化学药剂除草1983年县农业站在北岗乡永乐二队、永昌三队、永兴大队,在水田地用
杀草丹1分,二甲四氯1分,进行稗草2叶期试验。9月22日深入实地查看,除草效果较好。同年
在中兴乡振兴村施用杀草丹除草675亩(水田),稗草在2叶一心期。亩用药0.67市斤,杀草率90%;
在水稻分蘖末期,施用二四—PT酯除草药剂,除阔叶性杂草的效果也较好。
用药配比与防治对象
表4—15
1971—1984年绥滨县农药施用统计表
表4—16 单位:公斤
说明:只找到合计数1976年的。
1972—1985年化学除草药剂和药械表
表4—17 单位:公斤,台
1978—1984年化学除草面积统计表
表4一18 单位: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