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节 土地管理和利用

第八节 土地管理和利用




  一、土地管理

  土地是数量有限的宝贵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资基础。随着人口逐年增加,人均耕地
逐年相对减少。利用和管理好每寸土地,是一个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县政府为了加强土地管理,于1964年成立了土地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 1名专职人
员具体负责土地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和省、地关于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和农村社队建设用
地管理办法,结合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绥滨县土地管理实施办法》,并公布于众。《实施
办法》规定:一切国家土地均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
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的土地,包括社员的宅基地、自留地,一律不得买卖或变相
买卖、出租或转让、不得擅自建房,建设用地本着节约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严格审批手续,
征地2亩以上由县批准,征地3亩以上由省批准;城镇郊区菜地,要从严控制,一般不得占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对土地管理工作更加重视。1979年,黑龙江省政府颁
发了《农村建设用地管理办法》(试行)。其中规定:农村建设占用非耕地,由人民公社批准,
占用耕地由人民公社审核、报县、地批准。

  1981年,全面开展了土地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了全县土地资源状况。土地资源调查为制
定农业生产规划、指导土地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3年,全县进行了村屯规划,使村、镇建房实现了指标控制,建立了审批制度,杜绝了
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同时,还对全县土壤进行普查,查清土地资源和土壤状况,为科学种田、
农业区划、合理利用土地,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实行土地综合利用,
于1984年2月,县政府成立了土地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由过去的1人增加到20人。

  为管理好、利用好土地,政府大力宣传土地政策,并拟定了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条例的实施
细则和土地管理等规章制度。同时,还组织技术力量对土地资源全面勘查、分类和评价,进行
了土地登记,填发了土地证。接着又制定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土地利用

  根据1985年6月县农业区划办的调查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 548 831亩。其中:

  1、耕地面积1 207 40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7.4%。分布在漫岗、平原低地和低洼地上。

  2、林地面积213 03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6%。其中天然林100 709亩,占林地面积46.2%
(包括灌木林、疏林地);人工林面积115 029亩(包括未成林、苗圃、薪炭林、用材林、各种防
护林面积),占林地面积52.8%;迹地 2 294亩,占林地面积的1%。天然林多数分布在县城西北
部,中部及北部岗地上。两处国营林场,造林面积占林地面积的1.9%。国家建设用地造林面积
占林地面积的1%,分部在蜿蜒河两岸。

  3、牧地面积60 6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4%。多数分布在东方、绥东两个畜牧基地。

  4、园地面积较少,仅有374亩。

  5、荒地面积141 198亩,占土地面积的5.5%。绝大部分分布在低洼地和零散的小片荒地上,
村屯前后。耕地间以及河沟附近也有。

  6、水域面积306 025亩,占土地总面积 12%。其中,江河面积265 330亩,占水面积86.7%;
湖泊面积31 882亩,占水面积10.4%;坑塘面积7 025亩,占水面积的2.3%。由于受两江环抱。
水面较多,泡沼星罗棋布,因而便于养鱼和灌溉。

  7、建设用地总面积248 447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8%。其中道路110 002亩(括公路、乡村
路),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44.3%;城乡居民点用地面积77 165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31.1%;工
矿、国防用地面积104亩,场院、砖厂用地面积4 984亩,占建设用地面积持2%;水利工程占地
面积56 185亩,占建设用地面积的23%,主要分布在蜿蜒河主干和支干上。

  8、其它用地面积366 75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4.4%。其中洪泛地、滩地360 096亩,占土
地总面积的14%。洪泛耕地98 721亩,占耕地面积的8.2%。沟壑、土坑、沙地等面积6 725亩,
占其它用地面积的2%。县内荒原可分两部分,一是堤内荒原;二是堤外荒原,包括洪泛滩地、
江心岛屿。其类型可分为草原和疏林草原,是放牧割草用地。

  三、农业区划

  1985年 6月,完成了全县农业资源调查及农业区划的全部工作。其成果包括:全县土地利
用现状图;全县土地面积统计表;综合农业区划报告及综合农业区划图,土地、气候、农作物、
林业、水利、水保、水产、农机、畜牧等专业区划报告及图案;草原、农经、多种经营、社队
企业等专题报告。此成果对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科学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指导农
业生产和现代化建设,起了一定作用。实地调查,摸清了自然资源分布状况,掌握了农业生产
现状,并划分了农业经济区,明确了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对土地管理利用,将起到一定
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