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农机队伍 随着农机事业的迅速发展。农业机械保有量不断增加,农机的种类与型号逐渐地增多,并
且由使用进口农机发展为使用国产农机。农机事业的发展使农机战线出现了队伍薄弱,技术素
质低的矛盾。县农机主管部门。面对这种情况,采取办培训班的办法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对
学员以车代训,这样,基本上解决了农机队伍不适应农机发展的矛盾。1963年,本地农机队伍
已达到 233人。这些人不仅能熟练的驾驶机车,而还能及时的排除机车各种故障,完成机车的
大小修任务。
1964年,绥、富两县分设后,农机队伍亦相应地有了壮大。农机队伍已发展到 255人,肩
负着全县166万亩的耕作任务。同时,还负有对内燃机手的培训和对机具的修理任务。
1969年,国家决定将拖拉机和机引农具,全部折价卖给公社生产大队,变国有国营为队有
队营。各生产大队因技术人员未培养出来,机车来了却无人驾驶。针对这种情况,县农机总站
决定公社农机分站的驾驶人员和农具手随车到生产大队带班,帮助培养农机技术人员。经过以
师代徒,以车代训、农闲季节集中培训以及冬检随车入厂,以修代训等各种渠道,培养出了一
支过得硬的农机队伍。其中有的人自己能够整车拆装,进行维修。
1976年,县成立了一所农业机械学校,当年就为农村社队培养驾驶员 243人,康拜因手22
人,其它管理人员83人。随着农业机械的发展,近几年来,农机队伍发展很快。1985年,全县
已有国家农机人员43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 2人,工程师8人,助理工程师22人,技术人员51人。
乡村农民农机队伍已达到3 283人,其中有证驾驶员已达1850人。
1976—1984年农机校培训人员情况
表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