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疫病防治

第三节 疫病防治




  民国时期,既无畜牧管理机构,又无医疗防治设施,一旦疫病发生,任其流行漫延。民国
12年(1923年)7月10日,绥东设治员籍国珍向黑龙江省府报告中谈到:“……秋季发生牛瘟1 650
头。因无兽医防治,疫病流行甚广,死亡惨重”。直到民国16年(1927年)牛瘟尚未平息。

  伪满初期,虽有畜牧管理机构,但未有防治措施,致使大批牲畜死亡。伪大同元年,牛瘟
和马的黄病(炭疽)广为流行。伪县公署向省报告称:“……马发生黄病二十五匹,牛发生瘟病
九头,猪发生瘟病一百四十四头,缺医少药,无法控制”。伪康德 7年(1940年),马黄病、牛
瘟病、猪瘟仍在不断地发生, 仅四区庙、兴隆堡因发生黄病就死马15匹。 一直到伪康德10年
(1943年),伪县公署畜产股和兴农合作社以及长春兽医大学实习生共同进行畜禽防疫,实行马
炭疽予防注射和马鼻疸点眼检疫。对猪瘟则采取逐户逐头进行注射。由于按伪实业部颁发的家
畜防疫浅说(法定传染病11种)采取措施,收到较好的效果。

  1946年县政府对畜禽防疫工作很重视,利用民间兽医进行防疫和治疗,尽力缩小疫源,控
制疫病流行。

  1950—1953年,绥滨地区曾有牛瘟病和口蹄疫发生和猪鸡瘟病流行。富锦县政府向松江省
报告后,省农业厅派家畜防疫队来绥滨协助各乡村进行畜禽疫病予防注射。对猪瘟采取用免化
毒鲜苗注射,马用炭疽疫苗注射,马鼻疽进行药物点眼检疫,对检疫出来的阳性马,烙印隔离。
至1963年,基本控制了马炭疽、牛瘟和口蹄疫的发生,并有力控制了猪、鸡瘟病的大流行。

  1965年春成立了县家畜防疫队。1966年 2个公社15个大队发生了羊疥癣病132只,药浴129
只,死亡2只。1979年对全县12个公社和4个养马单位,进行全面的鼻疽点眼检疫。共检疫马8 688
匹(次),发现阳性马23匹,当即烙印隔离。1982年开始对羊瘟病进行疫苗注射,到1983年 6月,
基本控制了羊瘟病。同年对羊的布氏杆菌病进行了检疫。共检1 256只,检出阳性的9只,当即
处杀。并相继对奶牛的结核病进行检疫,共检奶牛126头,检出阳性的1头,烙印隔离。

  1984年对马的三号病(传染性贫血)进行检疫,共检70匹,阳性的32匹,当即处杀。

  绥滨畜疫病种类:马有三号病、鼻疽、炭疽、破伤风、腺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胃蝇等
疫病;牛有结核病、牛瘟、二号病(口蹄疫)、肺疫、布氏杆菌病、寄生虫等疫病;羊有羊瘟、
布氏杆菌病、二号病、疥癣、寄生虫等疫病;猪有猪瘟、肺疫、二号病、丹毒、付伤寒、气喘
病、狂犬病、白痢、寄生虫等病;鸡有鸡瘟、霍乱、付伤寒、白肌病等。

  上述疫病均有过不同程度的发生,由于认真贯彻执行“防重于治”的方针。本着早、快、
严、小的办法和封、隔、消、毁等有效措施,有些疫病已杜绝,有的疫病基本得到控制。马的
炭疽(俗称黄病)已经杜绝,鼻疽、腺疫、破伤风等疫病也基本得到控制;三号病、流脑病大为
减少。牛瘟已杜绝,牛的二号病、布氏杆菌病、肺疫等也很少发现。羊瘟已经根除,羊的二号
病、疥癣、很少出现;羊的布氏杆菌病也在减少。猪的二号病业已消除。猪瘟、猪丹毒、猪肺
疫尚有发生,但无恶性发作。鸡的瘟病、霍乱等疫病,亦有所控制,但未得到彻底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