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畜牧兽医队伍
第五节 畜牧兽医队伍
民国时期,绥滨没有经师学徒的兽医,牲畜患病只是用些秘方、单方或是土方,轻者可以
治愈。重者只有一死。当时,大牲畜的死亡率很高。
伪满康德 6年(1939年),中兽医张玉清从富锦县来到绥滨立桩开业,医术较高,颇受农民
欢迎。以后又有张守先、马俊良等亦来绥滨立桩开业,进行病畜治疗。至康德 9年(1942年),
兽医人员已发展到10余名,分别在绥滨、绥东、福兴、忠仁等地开业,看槽治病、散行医和劁
骟。
1948年秋,绥滨中兽医联合诊所成立。1951年中兽医联合诊所改名为绥滨家畜防治所,并
招收部分学员。1955年连生等四个区成立了家畜防治所,并培训部分学员。1959年富锦县在万
有成立了畜牧兽医学校,为扩大畜牧兽医队伍,本地选派赵玉生等 8名参加学习。到了1960年,
绥滨已有畜牧兽医33名,其中中专毕业生5名。
1964年,绥滨恢复县制,全县有7个公社建立了畜牧兽医站(所),后来发展到12个站(所)。
1985年,全县畜牧兽医已发展到55名,其中中级兽医师4名;中级畜牧师3名;助理兽医师
11名,助理畜牧师8名。畜牧兽医技术员29名(大专毕业生8名、中专毕业生24名)。全县农村有
防治员 177名,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防治网。基本达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难度较
大的手术不出县。
随着畜牧兽医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也有一些新的发明创造,并在牧畜繁殖改良和治疗上
推广了一些先进技术。
1958年兽医师吴越发明了直流电针疗法,曾在1960年全国兽医代表大会兽医组上介绍经验,
电针还在省农业展览馆展出。
1982年,吴越又研制成功了鸡骨针注射剂,用于猪、兔接骨试验,初步收到较好效果。
1977年引用推广了黄牛冻精配种和看眼巩膜红线诊断妊娠。
1981年推广了种植绿萍4 000亩,填补了畜牧青饲料不足。
1982年防疫站推广了硝酸铵和尿素降温法保存疫苗,延长了使用期,增加了预防注射密度。
1983年繁育站推广了激素发情法,提高了黄牛受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