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章下序

第六章 渔业

章下序



  绥滨县境内松花江和黑龙江的支流纵横, 铒料丰富, 是鱼类繁衍生栖的好地方。过去有
“祖国北疆鱼米乡”,“棒打獐子,瓢舀鱼”的美称。具有鱼业生产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本地渔业生产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在蜿蜒河发掘出土的骨鱼钩,是西汉末东汉初的挹娄
人所制,至今有两千多年, 此后勿吉、靺鞨、 女真人相继在这里从事渔猎活动。清康熙七年
(1668年),实行封禁政策,仅有少量赫哲人渔猎于此。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始有汉
人来绥滨以捕鱼为业。民国10年(1921年),黑松两江鱼亮子已发展为 8处。伪满洲国康德11年
(1944年)黑松两江有鱼船50只,渔亮子13处。

  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渔业生产,逐年发展。至1985年,黑松两江已有生产网滩36个,生
产单位45个,渔民329人,渔船127只,网具150趟 (包括二九○、绥滨农场)。由于松花江水被
工业废水污染和捕捞量过大,致使繁殖量越来越少,产量年年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