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产捕捞 一、发展概况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就有李万春等渔民,在蒲鸭河等处挡亮子捕鱼。到了宣统三年
(1911年),在黑龙江张柱通就有张柱父子挡亮子,故名张柱通。此后,又有赫哲人、汉人渔民
在黑松两江支流挡亮子和下钩。
民国10年(1921年),黑松两江挡亮子捕鱼的有 8处。松花江有蒲鸭河、嘟噜河、敖来河和
纪家亮子;黑龙江有施家亮子、曲家亮子、沙家亮子和谢家亮子。此外,还有用钩、网和简单
渔具进行捕捞的。由于交通不便,销售较小,夏秋两季捕捞之鱼,均放入鱼囤里,待鱼贩随来
随售。大量的鱼都截留在亮子里,冬天边捞边冻,以期鱼客销之。
伪康德元年(1934年)有纪家、西亮子两处渔点,渔民16人,年产量22 600公斤。伪康德二
年(1935年)松花江有渔船4只,渔民20人,年产量25 000公斤,价值伪币4 000元。伪康德 4年
(1937年),马文俊、张桂林、蒋凤、王海、鲁显盛、董福臣六户渔民由方正县迁到敖来密,带
来丝挂船三趟。自此之后,用丝挂船捕鱼者则不断增加。伪康德11年(1944年),松花江有丝挂
船40趟,绥东张网1处,较大的亮子有4处;蒲鸭河亮子由李和经营,嘟噜河亮子由李和侄子经
营,西亮子(敖来河亮子)由黄金堂经营,大段家亮子由董玉宣经营;黑龙江有丝挂船10只,鲑
鱼钩5趟,大小亮子9处:有刘家亮子、沙家亮子、谢军亮子、施家亮子、卜家亮子、大振江口、
小臭李口、一撮毛口等亮子。附表:
伪满康德元年(1934年)生产情况表
表4—38 单位:市斤
1944年生,产情况统计表
表4—39
1948年,土改后,政府对渔业生产加强了管理,在黑松两江组建 7个渔场。有松江第一渔
场(蒲鸭河亮子);松江第二渔场(敖来河西亮子);松江第三渔场(嘟噜河亮子);东胜第一渔场
(大段家晾子);东胜第二渔场(小段家晾子);东江第一渔场(三间房晾子);铁角子网场。其分
配形式是渔场与渔工四六分成。当年捕鱼41.9万斤,收入12.5亿元(东北币)。1949年捕鱼37万
斤,收入11.1亿元。此时入场渔工已达116人。
1949年6月,绥滨并于富锦县。1952年本地区渔业生产又有所发展。渔船增至175只,渔民
已达387人,年捕劳量为356吨。1957年,渔船发展为286只,渔民增至503人。年捕劳量达1 548
吨。1961年,渔船已达351只,渔民增加到1 420人,年捕鱼3 686吨(包括绥滨、二九○农场和
蜿蜒河渔场)。1963年有渔船215只,渔民365人,年产量787吨。
1964年恢复绥滨县治,渔业生产利用网滩进行捕捞,每个网滩有四、五只渔船轮流撒网。
黑松两江有网滩23处,渔船108只,渔民225人,年捕劳量625吨。1968年有网滩24处,渔船112
只,渔民218人,年捕劳量520吨。1969年后,南北两江鱼的繁殖量大为减少,特别是松花江更
为严重。到1985年17年间,渔年产量始终徘徊在200到300吨上下。由于江水污染,捕捞过甚,
鱼的种类亦逐年减少,例如鳊花、鳌花已极为鲜见。
职工、农民与街道居民在农闲或工余时间,到黑松两江利用钩和网进行钓鱼。1964年前,
每人每天可钓10—15公斤。现在每人每天可钓1.5—2公斤。
黑、松两江网滩、人员、船只、网具统计表
表4—40
1949—1985年绥滨县鱼产量统计表
表4—41 单位:吨
二、捕鱼工具和方法
(一)鱼船
鱼船是鱼民水上捕鱼时,载人、载网、载鱼的工具。古代女真人和赫哲人在这里捕鱼是用
桦树皮制成的船。从清末到伪满洲国末期,鱼民们多使用花鞋船和舢板船。建国后多改为挂子
船。60年代开始有的鱼民将挂子船按装上动力机械。这种船灵活,速度快,生产效率高。1985
年全县有挂子船123只,机动鱼船24艘。
(二)捕鱼网
挂子网 分为浮挂子、底挂子两种。1、浮挂子。此种网早年用丝线织成, 现在用胶丝织
成,网眼有大小之分,有一寸、二寸、三寸、四寸不等。上系有票,下系有坠,票可漂在水面,
不使沉到水底。撒网时一人撑船,一人将网撒在江河多鱼流水处,顺水而下,走一段路后,将
网起上来,就挂到很多鱼。2、底挂子。此种网和浮挂枳法相同,不同之处是网坠 (焦子)比浮
挂网重,虽然有网票,但网底部可沉入底。这种网只要撒在多鱼稳水处,过一段时间,就可挂
到鱼。
趟网 是用胶丝绳织成,大小网眼三层,网长 300米以上,网宽3—4米,网上系票,网下
系坠,票浮在水面。网可以水中走动。撑船将网撒在江河多鱼的大流上,顺流漂几里后,就可
打上鱼来。
张网 用纪线绳织成。网成锥型,网口直径20—30米。将网口张开固定在江河多鱼的淌水
流上。过一段时间,就有鱼淌到网里。冬季凿开冰眼。可以下在冰下。
拉网 是纪线绳织成,长几十米或上百米,宽2—3米,上系票,下系坠。坠重将网坠入水
底。乘船将网圈在江河鱼多处,两端一齐向岸上拉,将鱼拉上来。
接网 是胶丝绳织,网类似圆锥型,网口直径 2米,网眼很小。将网下在小河口淌水有鱼
的地方,隔一段时间后,鱼就淌到里边。
旋网 是用胶丝织成,网眼2—3公分,旋网型也同锥型,网口直径3—4米,边缘处系有网
坠,网的尖端系一长绳。撒网时,人拽着长绳,将网撒在空中,网口成圆型扣在有鱼的水里,
网落底后,将网拉上来,便将扣住的鱼拉上来。
洄水网 用丝线或胶丝线织成圆锥型,网眼2—3公分,网口大小不等,网长3—5米。春天
江河初开,下在有鱼的洄水流处,利用鱼游动缓慢,顶不住洄水潮入网内。
网 是胶丝线织成,成圆锥型,网眼2—3公分,网长 2米,网系在带有长柄的两根叉上,
人站在有鱼江河岸上。手持长柄顺水,可将鱼}汇了上来。
操箩网 多用丝线织成,网成圆锥型,网眼2公分,长50公分,网E130~40公分,网口系
在带2米长木柄的圆型圈上。到冬季,人们在有鱼的江河上凿开冰眼,用操箩就可上鱼来。
扒网 是用铁沙窗镶在半园型(半径30—40公分)钢筋圈上,成耙型固定在一根长木柄上。
在有鱼的地方将网抛下,然后扒回,就将鱼扒了上来。
等网 用丝线或胶丝线织成圆型片,直径2—3米,边缘系在铁圆圈上,圆圈系有3~4根吊
绳。用一根长木杆中间再系在立着的三角架上,再将网的吊绳拴在长杆的一端,然后将网放到
有鱼的浅稳水中,网中放一些饲料,待鱼上网吃饵料时,将横杆的另一端压下,就可将鱼挑上
来。
(三)鱼钩和钩鱼方法
钝钩 没有尖和倒须的铁鱼钩,用一短绳系上钩,然后用一长绳每 1米拴上一把钩,每根
绳上拴10—20把钩,钩上边下有鱼铒(豆并)。将钩用重物堕入水底,过一段时间后,起上钩来,
就可钩到较大的鲤鱼。
底钩 将2—3把鱼钩用短绳分别拴在30—40米的长绳上,将有钩的绳端拴一重物,然后将
鱼钩下好铒料(蚯蚓),拉着长绳的另一端抛向江河深处,岸上一端系在一根插在岸上带有小铜
铃的弹性小竹条上,当铜铃响时,便将钩拉上来,就将鱼拉了上来。
票钩(垂杆钩) 用长3—4米胶丝线,一端系上2—3把鱼钩,靠钩上处系有一小票,长绳另
一端拴在3—4米长的竹杆(或专制的鱼杆)上。将鱼钩下上铒料(蚯蚓),抛向江河有鱼处,待小
票抖动时,便将鱼提上来。
趟子钩 将鱼钩系在20公分的短绳上,再拴在30—40米的长绳上,钩多少不限,将钩下上
鱼铒,头天晚间放到有鱼的水里,第二天将钩起出。
滚钩 是较粗的钢丝制成数十把或百把较大的钩,用一米的短绳隔50公分远一个拴在一根
几十米的长绳上。此种钩不用铒料,只要把钩横下到大鱼来回游动的江河处,鱼来回游动时,
嫌它碍事,用尾巴一甩时就将它钩住。
撅搭钩 是一条一米多长绳。一端拴一把较大的鱼钩,另一端拴在80公分长的柳条棍上,
鱼钩 下上小泥鳅鱼做铒料,头一天晚将钩放到有鱼的水里,柳条棍插在江河边上,第二
天早将钩拉出就可钩到鲶鱼。
等钩 用一根较长铁丝,一端制成一个较大的钩,钩尖磨制的很锋利,钩上不远处镶一个
用铅制小鱼的模型。当冬天到来时,将冰凿成冰眼,上面盖一小板房,里边点燃一盏灯,鱼在
冰眼处见到灯光,就从四面八方游来,将钩伸到水里上下拉动。拉动钩时钩上小鱼也随着动,
其他鱼就奔向钩上的鱼来,当鱼游到钩处,猛往上提就将鱼钩上来。
捋钩 用一根4—5米长,宽 4公分的竹劈子,两侧半米镶一把较大的钩。冬天凿开冰眼,
将钩伸到冰下,来回拉动,将鱼拉出。
(四)其他捕鱼工具和捕鱼方法
罩鱼 用柳条或竹条编一个高70—80公分,上口30公分,下口50公分的圆型鱼罩。在浅水
有鱼处向下罩,里边罩着鱼后鱼就会撞罩筐,手伸进去将鱼取出。
须笼 用柳条或竹劈子编制成一只上口小,肚大有底须笼。口里用柳条编一些倒须,使鱼
只能进去不能返回来。将这种须笼放在浅稳水有鱼的地方,里面在放上一些铒料,鱼进到里边
吃铒料时,再也就无法出来。
迷魂阵 用苇帘或柳条弯弯插上两条距离不远(30公分)小箔。箔的一端封死,一端开口,
鱼从开口处进入,再无法返回,就可将鱼取出。
鱼卡子 用一根0.2公分宽,8公分长的竹劈子,中间系一短绳,拴在一根长绳上。隔20公
分远拴一个,拴多少不限,然后将小竹劈两端弯到一起,用一小段苇管套上不使它张口再下上
面铒。当鱼吃到鱼铒时。便将小苇管弄掉,小竹劈子便张开,就将鱼卡住。
鱼杈 用铁打制双齿带倒须的权子,按一长柄。柄端拴一长绳拽在手里。人站在船或岸上,
见到鱼后将权向鱼掷去,将鱼权住,拉绳将鱼拉回。
挡亮子 当江河水涨时,鱼顺着水进入支流或水沟,当水回落时,用柳条插上箔。将鱼截
留下来,然后用网具将鱼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