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农田灌溉

第四节 农田灌溉




  绥滨农田灌溉起步较晚,1956年才开始打井灌溉旱田,后又发展到灌溉水田。直至1985年,
全县打出机电井977眼。先后兴建万亩以上的大型灌区2处,相继兴筑小型泵站29处,总投工418
万个,完成总土方660.1万立方米,国家总投资783.01万元。设计效益13.87万亩,实灌水田9.8
万亩。

  一、机电井建设

  (一)机电并

  1956年,绥滨10个乡镇62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法上马打土井 191眼,其中水田井27
眼,旱田井 164眼,种水田1 845亩,获得亩产369斤稻谷的好收成。共收水稻68万斤。这一年,
当地人民第一次吃到了自己亲手种植的稻米。当时使用的动力机械有汽油机、柴油机、蒸汽机、
瓦斯机,配有4寸、6寸、8寸、12寸的水泵。

  1959年,本地3个人民公社普遍掀起了井灌水田的高潮,打水田井207眼,实种水田面积10 470
亩,又获得亩产321斤的较好收成。

  1960年,富锦县政府从外县调来稻种68万斤,购进各类型号动力机械 103台,装配旱田井
310眼。由于耕作粗放,水灌田贪青,又加之低温早霜, 因而造成水旱田大幅度减产。从此,
井灌田由高潮转入低潮,直至停灌。迨至70年代中期,大多数社队对水灌田仍存疑虑。

  为了打开这种局面,县水利科以科长庄德志为首组成工作组,到连生公社西连山生产大队
蹲点,用机井试灌小麦 600亩,获得平均亩产330斤的好收成,比未灌水的同一地块亩产165斤
增产一倍;垄灌玉米300亩,平均亩产400斤,比未灌水的玉米田亩产200斤增产200斤。秋收前
县委组织各公社领导到井灌农田现场参观。接着各公社又分别组织大小队干部和农民技术员参
观。这样井灌农田很快的推广于全县。1980年县水利科又进行了井灌水稻 150亩的试验,又获
得亩产 450斤的好收成。为了利用白浆土种水田、变低产为高产,水利科又在绥东公社不靠江
的新立生产大队搞井灌水稻田试点。获得亩产 530斤的良好效益。第一年全村打机井13眼,实
灌水田1 000亩,又获得平均亩产530斤,总产53万斤的良好收成。全村人均收入1240元,共18
户就有10户当年成为万元户。1985年,全县在1974年33眼机电井的基础上发展到 977眼,其中
水田井651眼,旱田井206眼,菜田井120眼。实灌水田5.5万亩。

  (二)成井技术

  1956—1960年打的井,均系临时性的大口土井,在人工挖好井坑后用塔头、柞木杆、柳条
等材料砌成,井深多在8米上下。

  1961年后打的机电井,均系永久性的小口深井, 井深30米。钻成后下进直径30厘米节长1
米的予制水泥管。下部20节为砾石挂水泥浆透水管,上部10节为砾石水泥砂浆实体管。此类井
坚固耐用,效能良好。

  (三)提水工具

  1956—1960年间,打的旱灌大口土井均用传统式的提水工具,手摇辘轳或直接用绳提水,
每小时可提水5吨左右;水田多用动力机械配6—12寸离心泵,每小时可提水30至80吨。

  1961年后打的机电井多用4.5—7.0千瓦电动机配 4—6寸离心泵,每小时可提水40—100吨。
1978年后打的井基本上都用195型12马力柴油机配 4—6寸离心泵提水。迨至1985年,开始普及
塑料管小口深井,使用4马力柴油机配3寸离心泵提水。每小时可提水40吨。小口深井。效益大,
经济适用。

  (四)输水方式

  输水方式主要是就地取土堆培压实,筑成支斗渠道。渠道长度,断面大小,可根据地形、
井水量、灌溉能量而定。1975年后,多数生产队利用直径10—30厘米的薄管带,俗称“小白龙”
输水。此类输水工具,省工、省地又省水,效益大,深受欢迎。

  井灌水田是绥滨人民的一大创举。它不仅充分发挥了白浆土的地力,提高了粮食产量,而
且为地下水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机电井建设效益投资统计表
  表4—58 单位:眼、万亩、万元



   1985年机电井分布状况统计表
  表4—59



  二、灌区

  敖来灌区 敖来灌站位于县城西南侧敖来村东1公里松花江岸,提取江水灌溉。始建于1969
年3月2日,竣工于1971年5月1日。安装282CB—70轴流泵4台,配立式电动机4台,总装机620千
瓦,秒流量49.2/秒方。供水流串先一室后二室,4个泵房 2个闸孔。安装560千伏安变压器2台,
50千伏安变压器1台,高压线路1公里。总干1条,分南北干渠6条,北干往北穿过向日沟,经永
乐村东南,到庆连直奔东升养鱼池;南干从总干引水往东穿过绥萝公路,直奔吉里村后入东升
养鱼池。到1985年,已修筑总干1条18.5公里,干渠2条28.5公里,支渠 9条,长28公里,斗渠
48条,长24公里。已建构造物31座,其中渡槽2座,桥10座,桥涵结合7座,倒虹吸2座。涵2座,
分水闸11座。

  此灌区使3个公社(镇)21生产大队受益,其中有绥滨镇 5个生产大队,北岗公社2个生产大
队,大同公社14个生产大队。到1985年止,已投资181.74万元,其中渠首修筑投资64万元,田
间配套投资69.74万元,拆除重建八字墙投资12万元,3年次引渠开挖清淤投资36万元。1980年
以来,历年均灌水田1.5万亩左右。运行良好,效果较佳。

  兴安灌区 兴安灌站位于绥东镇兴安村南2公里松花江岸。于1970年10月开始兴建,于1972
年5月完工投产。泵房面积176平方米,6个泵室,每2个间设1闸孔,提水互不干扰。安装282CB
—70轴流泵6台,配TSG—155千瓦电动机6台。安装560千伏安变压器2台,50千伏安变压器 1台,
高压线路10公里。干渠已完成12公里。完成土方72万立方米;支渠已完成13条,长31.6公里,
完成土方114万立方米;已修斗渠66条,长45公里,总土方261万立方米。总干建筑物已建10座,
其中渡槽2座,桥3座,倒虹吸1座,桥涵结合4座;支渠建筑物已完成23座,其中分水闸12座,
桥涵11座,临时性建筑物66座。

  到1985年总投资262万元,其中渠首投资85万元,田间配套投资124.8万元,引渠用挖泥船
清淤50万元。1979年后平均灌水田1.33万亩。

  此灌区有2个公社(镇)19个大队受益,其中绥东镇15个大队,连生公社4个大队。

  三、小泵站

  绥滨县1972—1974年兴建小泵站 6处,1979—1985年增加到29处,有各种水泵40台,动力
机械40台。较大的泵站有4处,其余泵站25处。大泵站有:

  永兴电泵站 位于县城西,在北岗乡永兴村东的敖来河口上,提取江水灌溉。1972年兴建,
当年投产,经多年续建已有半永久性泵房30平方米,安装10BH—28水泵2台,配95千瓦电动机2
台,总装机270千瓦,设计流量1.0秒方。修干渠长3公里,完成土方3万立方米。1977—1979年
的3年中,在北岗公社各大队支援下,完成配套土方60.1万立方米,已修干渠1条长10公里,支
渠10条长4公里,建涵桥 1座,累计完成土方64.1万立方米,国家补助投资13.14万元。1972年
灌水田60亩,1983年灌水田2 700亩,1985年实种水田2 500亩。

  德胜电泵站 位于忠仁公社德胜村黑龙江支流右岸,堤江水灌溉。始建于1972年, 安装8
寸泵2台。经1977—1979年扩建,有永久性的泵房32平方米,安装8寸—20寸泵 5台。配备17—
40千瓦电动机5台,总容量260千瓦,180千伏安变压器1台,输电线路21公里。1977—1980年连
续4年,在忠仁公社各大队支援下,并集中部分推土机参加作业,共修干渠1条10公里,支渠15
条长6公里,完成总土方86.3万立方米。国家补助投资10.77万元,到1985年实种水田3 600亩。

  振边机泵站 地处忠仁公社振边大队北黑龙江支流右岸。1974年兴建,1979年扩建,拥有
195型12马力柴油机2台,配8寸离心泵2台。修干渠1条,长2公里,国家补助投资17 000元,1985
年实种水田650亩。

  振兴电泵站 座落在中兴公社振兴村北 1.5公里处,1983年兴建,1984年扩建,建永久性
泵房24平方米。安装15千瓦电动机3台,配8寸离心泵3台,总装机54千瓦。修支渠3 条,长1.5
公里,国家补助投资30 000元,1985年实种水田950亩。

  其余25处泵站分布在7个乡23个村,其中绥滨镇1处,大同乡10处(8个村),北岗乡3处,连
生乡4处,绥东镇3处,忠仁乡4处,中兴乡 4处,拥有机械动力27台(10—75马力);6—12寸离
心泵27台,干支渠27条,长36.2公里。1985年实种水田面积7 175亩,国家补助投资24.63万元。

   小泵站建设情况统计表
  表4—60



   灌溉工程土方、投资统计表
  表4—61 单位:万方、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