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建材工业

第二节 建材工业




  一、制砖

  绥滨县建材工业以制砖生产为大宗。早在民国初年在绥东有 5家砖窑,张家砖窑,生产大
青砖。因当地需要量少,所以规模不大。民国15年(1926年),县治西迁敖来密,官商大兴土木,
砖的需求量大增。当年有王立名、许连才、丁长黄在西亮子一带建马蹄窑 2座,年产青砖40万
块。伪满时期,有周老娃在冯家屯开办的砖窑,刘盘池、侯德山,秦少文在县城附近开设的砖
窑,规模都不大,规模较大者生产旺季达数十人。年产青砖数十万块。制砖均为手工作业。焙
烧用柴草,秸杆或薪炭木,每窑1次可装干坯1万多块,烧窑周期3天3夜。1945年解放后,绥滨
于1949年合并到富锦县,合县期间绥滨地方无大宗建筑。砖的需求量少,只有绥滨镇办的小砖
厂和糖酒厂办的小砖厂2处,年产红砖30余万块。

  1964年,县制恢复,县直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建造办公室、宿舍、工厂厂房。红砖需求
量增加,县工业科接收原糖酒厂办的小砖窑,加以扩建。成立县营制砖厂。维修方框窑 6座,
仍沿用手工操作方式,烧窑改用煤炭,1965年生产红砖220万块,基本满足当地建筑需要。1969
年扩大生产规模,建24门轮窑 1座,新装35型制砖机1台,驾高压输电线路2公里,使红砖实现
了机械化和电气化,红砖产量增加 4倍。1971年产红砖880万块。一级品率占93%。1982年试用
煤渣烧内燃砖,效果显著,降低生产成本20%,红砖质量也随之提高。节约用土1/5。1985年县
砖厂,完成产值418万元,生产红砖984万块,实现利润8.8万元,有职工89人。

  70年代后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建房开始向砖瓦方面发展。红砖成为短线产品。
县砖厂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1976年后,有10个乡(镇)村办起14家砖厂,供当地建筑需要。
1985年产红砖1613万块,接近县砖厂产量的两倍。

  二、其它建材

  1965年县砖厂附设制瓦车间。生产小块水泥瓦和粘土瓦,年产 1.6万片。1969年扩大生产
规模,年产达到13万片。1977年二轻所属县造纸厂,以玻璃丝、菱苦土。卤水为原料生产苦土
屋面瓦,年产1万余片,1978年制油厂组织待业青年和家属生产菱苦土瓦,年产达15万片。1982
年后苦土瓦被镀锌铁瓦代替,菱苦土瓦停产。

  1973年水利科家属大学校,生产直径30公分至1米的4种规格混凝土井管和涵管,供农田水
利建设之用,年产值7万元。

  1976年县建筑工程队,开始生产钢筋混凝土空心横板,挑檐板,槽型板。1983年最高年份
产量达8 000平方米。

  1985年忠仁乡试办人造装饰板厂,生产人造大理石地板块,墙壁板,灶台,天棚板,已批
量生产投放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