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酿造业

第四节 酿造业




  一、白酒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孙锦享来绥滨开荒创办“烧锅” 1处,这是绥滨最早的酿造业。
民国9年(1920年),绥滨已有烧锅5家,民国21年(1931年)前后,绥滨农业丰收,“烧锅”遍及
城乡。1932年,日军侵占绥滨,经济萧条,酿造业也随之衰落。伪满时期,日本人对粮食控制
极严,不准用粮食酿酒,绥滨县城内只有伪街长吴昌令经营“烧锅”1处。

  1945年,日军投降,城乡又办起了“烧锅”县成立油酒厂。集贤、绥东、连生等乡村私人
烧锅十余处,季节性生产。产量低,规模小,每锅产白酒 100余斤。产品就地销售。1955年因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私人办酒厂停产。1970年建立县白酒厂,厂址在今工商局院内。原为吴昌
令烧锅旧址。建厂当年产白酒10吨,1971年迁厂址于滨北路西侧(今青少年宫)。生产两年,因
水质不良,生产的白酒色泽混浊,酒味不正。销路不畅,企业亏损。1974年再迁厂地于松滨大
街西端路北。投资91.5万元建成1座年产500吨的酒厂。1980年生产瓶装60度“双龙”牌白酒,
色正味醇,很受消费者欢迎,成为市场上廉价畅销酒类之一。1985年白酒厂有职工84人,年产
白酒397吨,产值89万元,上缴利税20万元。

  二、啤酒

  1980年绥滨镇在城东堤外松滨大街东端路北建立啤酒厂。1981年投产。年产啤酒 1 530吨。
1984年改装扩建,生产能力增加到 1万吨,1985年生产啤酒7 396吨。产值323.8万元,实现利
税202万元,1985年10月,在省703研究所的协助下,应用微机技术,自动控制啤酒发酵温度,
使发酵周期缩短20天。啤酒质量稳定提高。年产可增加 4 760吨,新增利税66万元,该厂生产
的“北国”牌啤酒。1984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

  三、酱醋

  伪满康德 7年(1940年),董根水来绥滨创办绥滨最早的酱园,有资本1万元,雇工4人。后
与杨少荣合办,规模扩大,年产酱油2万斤,醋2.5万斤,同时还生产豆酱、酱菜、腐乳等。1946
年县政府投资在油酒厂内附设酱园,生产酿制酱油和米醋。1949年又转为私人经营。1956年组
建酱菜生产合作社。后与白酒厂合并,1957年改称化工生产合作社,1964年归县手工业联社,
建立酱菜厂,改进工艺,生产酿制酱油、米醋、酱菜、腐乳、臭豆腐等。1983年经过企业改革
产品品种增多,质量略有提高,生产瓶装酱油,米醋,打入同江、富锦、抚远、佳木斯等地市
场。1985年,酱菜厂有职工37人,年产酱油264吨,食醋130吨,产值1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