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主要工厂简介
第四章 工厂 产品
第一节 主要工厂简介
一、县农机修造厂
该厂是1964年在绥滨农机修理所的基础上建立的。建厂初期设有机修、机加、铸造、锻焊
等车间,职工 121人。1972年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精密设备,如
日本、美国产车床、国产水箱清洗机、燃油试验台、箱式电炉、井式盐溶炉等先进设备。技术
人员和工人的操作水评也逐步提高,工厂生产能力大为增强,除承担全县农机具修配任务外,
还具备生产制造农机部件的能力。1974年 8月,生产试验成功“东方红54型”拖拉机离合器纵
动盘。产品质量达到省级技术标准,纳入省农机定型产品计划,开始批量生产。1980年从单一
生产“东方红54型”拖拉机纵动盘增加到13个不同牌号的汽车、拖拉机纵动盘。同年新增轴承
磨床、镗缸机、大马力空气锤和磨擦压力机等设备,开始承揽汽车大修任务。并兼并了工业局
汽车、电机修造厂。1983年与哈尔滨星光汽车制造厂联营,为星光汽车厂生产离合器纵动盘。
农机修造厂现有职工247人,固定资产222万元,其中工装设备 102万元,具有年生产10万
件拖拉机、汽车纵动盘的生产能力,其中产品远销全国21个省市。是本县专业设备齐全、技术
力量雄厚的骨干企业之一。也是全县唯一能向国家提供定型产品的企业。
二、绥滨啤酒厂
绥滨啤酒厂是在原镇轴承仪表厂的基础上建立的,厂址在城东堤外松滨大街路北。1980年
建厂,1981年试产。1982年投产、当年生产啤酒1 530吨,产值57万元,实现利税20万元。1984
年扩建成两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5 000吨,1985年生产啤酒7 396吨,产值332.8万元。实现
利税202万元,产值比1982年增长4.7倍,利税增加9.1倍。1985年10月,该厂在省703研究所的
协助下,应用微机技术自动控制啤酒发酵、使啤酒发酵周期缩短20天,啤酒质量稳定提高,产
量可增加 4 760吨,新增利税66万元。该厂生产的“北国”牌啤酒、自1984年连续被评为省优
质产品。
该厂现拥有两条生产线,年产啤酒能力达到1.5万吨,厂区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
积18 500平方米,固定资产750万元,大中型设备180台件,大小汽车10台,300吨位驳船1艘、
拖船 1艘。全厂生产管理机构设10个科,4个队、7个车间,并有职工俱乐部、宿舍、食堂、幼
儿园、托儿所等福利设施。
1985年末有职工680人,其中有啤酒工艺师2人,助理会计1人。技术人员14人。
啤酒厂创建人之一,现任厂长孙乃奇、被佳木斯市政府授予“农民企业家”称号。绥滨啤
酒厂被省政府授予“为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服务成绩显著企业”称号。
三、县白酒厂
绥滨县白酒厂是1970年建立的,地址在原糖酒厂(今酱菜厂)西院、当时投资 1万元,利用
伪街长吴昌龄遗弃的旧槽房、借用一口锡锅,从酱菜厂调 1名懂烧酒技术的工人开始生产,当
年产白酒10吨,产值9 000元。
1971年迁厂址至滨北路道西(今青少年宫)。投资10万元,新建制酒车间 400平方米,曲房
150平方米,于1972年建成投产,连续生产2年。酒的质量不佳,销路不畅,企业连年亏损。后
又迁厂址至松滨大街西段路北,厂区占地2公顷,建厂房913平方米,仓库1624平方米,办公楼
700平方米。固定资产累计72万元,年生产能力500吨。职工84人。设有成品、半成品、装瓶、
动力、酵母、曲种、曲房、培菌、锅炉、化验等生产车间和班组。1980年生产瓶装60°“双龙”
白酒,色正味醇,深受当地群众欢迎。成为绥滨城乡市场畅销的主要品种之一。1985年生产白
酒397吨,产值80万元,上缴税金18.7万元,利润1.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 1万元,人均创利
税2 562元。
四、县米粉厂
该厂是1977年从制油厂分出建立的。厂址设在制油厂北,建厂初期有进口 “亚德式”100
公分磨粉机1台,60公分和50公分国产磨粉机2台。中桶式制米机5台,厂房5间,日产面粉30吨。
1984年建成 5层的面粉楼,达到日产70吨面粉能力,除了加工标准粉外,还能加工精粉。县城
居民定量供应的粗、细粮全部由米粉厂加工,每年还承担外市、县加工4—5干吨的成品粮任务。
1985年米粉厂有职工180人,分制粉,制米、挂面,酿酒。玉米脐油等车间。年生产面粉1 300
吨,杂粮7 500吨,挂面600吨,年产值243万元。
五、县制油厂
绥滨县制油厂创建于1947年,是当时全县较大的综合性工业企业。设有榨油,酿酒,纺织。
酱菜,木材加工等。并兼营供销店。1948年又购买了制米机,增设制米车间,当时有职工33人。
1949年,绥滨县制撤销,绥缤制油厂改称“富锦县第二油酒厂”,保留油、米、酒加工业
务。制油车间设有人力螺旋榨14台,日加工大豆8千市斤,出油率可达10%左右,是油酒厂的主
要加工项目。
1954年油酒厂改称绥滨制油厂。1955年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农村私人油坊停止榨
油。油厂购买了私人螺旋油榨24台,生产能力增加 1倍。1965年淘汰了老式人力螺旋榨,增设
水压式榨油机20台,日加工量由4吨增加30吨。生产效率提高7.5倍。1978年再次更新设备,工
人劳动强度大为降低,油质量提高。达到国家食用标准,出油率平均为 12%左右,最高年份为
13.8%。
制油厂现有职工106人,制油设备61台件。固定资产63万元,全年加工大豆6 477吨,生产
豆油740吨,年产值221万元,盈利26万元。
六、县食品厂
该厂建于1964年,建厂之初,厂址在今百货公司后院,原为伪满遗留的 1栋土草房。聘请
1名技术工带12名青年工人,靠手工操作,有 1座土烤炉,日产糕点300市斤,品种有饼干,光
头,月饼和桃苏等。1965年增设制糖车间,土法制做,装铜锅 1口,铁板2块,木案1张,从萝
北聘请1位师傅传授生产技术。当年生产几种光硬糖块。1967年日产量达300市斤。1968年食品
厂迁址至糖酒公司院内,新建砖瓦结构厂房1080平方米,并增设冰棍车间,1969年投产。班产
冰棍2万支。1970年建汽水车间,当年投产,班产汽水30箱(每箱48瓶)。
1974年后,不断进行设备更新改造,食品厂产品质量有了显著变化,糖果,糕点品种花样
增加,糖果车间实现机械制造糖果,能生产各种软糖,奶糖及辅助糖果。糕点品种增加了面包、
机制饼干和精细果品点心。
1977年食品厂再迁厂址至南江沿,陆续建成砖瓦结构的糖果、糕点车间 450平方米,冰棍
车间450平方米,面包车间120平方米,生产设备也进行更新换代。开始使用电动和面机,制糖
机,电烤箱等现代化设备。
1985年该厂有糕点、糖果、冰棍、面包等车间,有制冷机1台,远红外电炉2台,水果糖机
1台,固定资产45万元,年产糕点250吨,糖果79吨,雪糕70万支,年产值80万元,职工6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