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路
第三节 水路
一、松花江
松花江在绥滨县境内西起哮噜河口,东至三江口。流经绥滨县境 148公里,上航可通佳木
斯、哈尔滨,下航经富锦,同江入黑龙江,可达黑河市。入乌苏里江可达饶河县,是绥滨县重
要的水上航道。早在古代,内地人通过松花江将布匹、丝织品,食盐等生活用品运来,换回皮
张,山货。历代部族首领将皮张、良马、人参、鹿茸,海东青,通过松花江进贡给朝庭。由于
贡品“海东青”最受皇帝崇爱,故皇帝将送“海东青”的水上通道松花江称为五国鹰路。到辽
代,建立“奥里米城”,中原货物从松花江上不断运来。清朝末年,政府腐败无能,俄国乘机
入侵黑龙江并深入我国内河松花江流域,遂掌握松花江之航行权。1858年以后,绥滨江域常有
悬挂俄旗船舶航行。1917年,日本乘俄国十月革命之机,开始争夺松花江航行权。日本汽船公
司之船舶驶入松花江,江面日俄舟揖联翩,竞争激烈。绥滨码头时有外轮停靠装卸货物。同时
中国国民政府为挽回内航权益,增强江上势力,相继在哈尔滨组成官营办的咸通、广信、东亚
等轮船公司,1917年松花江始有中国之机船行驶。民国20年(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后,对松花
江天然形势和航行状态做多次考查,其中对绥滨一带江域考查有如下记载“……航行最便利而
重要为下游航区,本航区船舶可航水路之幅2—3百米,水量多年份航行全期,船舶通行无阻。
即在水量少年份航行期四分之三,吃水4—5尺之船航行安全。减水最甚时期为上航期三分之一,
在此时仅容吃水三尺之船舶通行,但为期极短。航行水路之弯曲处半径在2—3百米以上。水路
即如此良好,加以全航路设立标置,揭示水深,故汽船、帆船航行安稳。一日可行20小时以上,
拖船亦甚自由,一回可拖三只以上,虽二、三列行亦无甚危险,可谓为全无限制矣,根据上述
情形,可得结论:即松花江为水路交通上北满之“大动脉是也”①。是时日营哈尔滨航业联合
会航行在松花江上经由绥滨江域的汽船、帆船、船多达800余艘。从业人员7 000余人,并以伪
“江防舰队”之军舰保护商船通行。绥滨港口客货进出皆靠大汽船运输。本地小帆船只能在当
地江面运输柴草及少量货物。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苏联战舰沿黑龙江驶入,击沉日舰和商船多艘。日军为阻
止苏联舰只前进。将松花江下游全部航道设施,助航设备破坏殆尽,在绥滨、富锦一带江域主
航道上故意下沉大批驳船,阻塞航道。一时松花江上只有少数风船在附近江面捕鱼搭客,长途
客货运输基本停止。
1946年 6月,合江省人民政府组建“合江轮船公司”。打捞沉船。维复旧船,疏通航道,
恢复水上运输,1947年7月在绥滨江域主航道上打捞出700吨级“合盛号驳轮”,1948年10月又
打捞出一艘拖船(即“龙拖”04号)。1952年黑龙江省航运局对松花江航道进行疏竣,恢复链锁
或航标建设,并在重点江段上以煤油灯为光源,每晚由航标工人驾舢板小船登杆点燃,做夜航
导航标志。1953年开始试用电气化,自动熄燃航标灯。1954年绥滨江域全部实现以电池为光源
的自动启开式航标灯。
绥滨江段正常水位为海拨标高60米左右,历史上最高水位62.32米。(1960年8月)。主航道
正常航深1.5米—2.6米。全年可通航 195天。可行千吨级船舶。枯水期需视水减载航行。近几
年由于沿江城乡工业、发电、养鱼、农田灌溉用水逐年增长,航道水位下降,浅滩增加。绥滨
江段大浅滩两处。位于589—614航标桩附近。省航道局及合江航道工程处于1975年以来每年派
挖泥船挖砂清淤,以利通航,1982年6—7月间,松花江主航道水枯,航深不足 1米,造成全线
停航45天。绥滨码头因航道淤塞,船舶不能进出。于1977年东迁2公里,建筑新港。
二、黑龙江
黑龙江流经漠河、黑河、嘉荫、萝北及绥滨与松花江汇合。流经绥滨县境83公里。原为中
国内河,1858年中俄“爱珲条约”签署后,变中俄两国界河,沙俄政府的船舶、军舰驶进黑龙
江。民国初年,始有中国官商联营的轮船在黑龙江行驶,当时绥滨境内有胡家柈子厂 (今中兴
乡)和三间房两处码头,供中俄船舶停靠,装卸货物,旅客乘降和补充燃料。
①商务印书馆《北满概观》
1931年日本人侵入黑龙江后,苏联政府不承认“满洲国”,拒绝与日伪官谈判黑龙江航行
问题。日本军舰竞强行通航,后经多次间接会商,于伪满大同元年(1932)在黑河签署地方性临
时协议,黑龙江恢复正常航行。哈尔滨开往黑河定期班船,往返一航次约30余天。在绥滨境内
的胡家柈厂子,三间房码头拢岸。绥滨去黑河、嘉荫、萝北等地的采金伐木。开荒者在此搭乘
汽船。
1945年“九·三”日军投降后。中苏两国共同利用黑龙江水利资源,开辟水上运输。黑龙
江省航运局按两国协议负责我侧航行设施的建设维护。黑龙江水深流急,江底多粗砂粒石,江
水清澈,江面航宽3—4百米。水深 5—8米,自然航深极佳,水量平常年份可行3 000吨级轮船。
我方因松花江水浅,进入黑龙江的船舶只有千吨级。而苏方航行多是 3 000吨级大驳船。1965
年苏方又有高速汽垫船行驶。我国近年公路建设较快,北安至黑河的长途客运汽车当日可达,
哈尔滨至北安有铁路可通,而哈尔滨至黑河的长途航运客轮仍需15天一航班,因此客货量锐减,
1980年哈尔滨,佳木斯开往黑河的客轮停航。沿江口岸城乡所需大宗物资如上航的煤、石油、
化肥、杂货,下航的木材。粮食仍以江运为主,货运量变动不大。1964年绥滨县制恢复后,行
政区划变动。原三间房码头划入萝北县。中兴镇码头已无大型客货轮停靠,仅供当地民间船舶
临时停泊。同仁北口子,高力城江岸有绥滨、二九。农场专用码头,以运输木材为主,自管、
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