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桥梁、渡口
第四节 桥梁、渡口
一、桥梁
绥滨县境内无巨流大川,古老的蜿蜒河与敖来河至60年代已成为断断续续的泡塘沟泽。
因而县内无大型桥梁建筑。民国时期乡路有土桥 5座,其中较大者是陆大桥(今向日桥)桥
长7米,宽 3米,木结构单涵,可供牛马及行人通过。日伪时期的“警备道”上有土桥4座,座
落在北干线的莲花泡和东干线的高家屯一带。全部是土木结构,极为简陋,遇有多水之秋,水
漫桥面,冲毁桥桩。桥即塌倒。解放后,政府在整修公路时修筑一些简易木桥、涵洞。1964年
统计,县内13条乡道上有木桥28座,总长200.8米,其中危桥9座。
1973年敖来电灌站水渠建成,跨越公路3处,修筑永久性桥涵3座。
县城西大桥 座落于绥滨农场专用公路起点。桥长8米,宽6米。单孔双曲拱,钢筋水泥结
构。
县城北大桥 座落在滨北路1公里处。石台或桥桩,上覆水泥盖板,桥长7米,宽7米。
庆和村东涵洞 位于绥萝公路上,原为水泥涵管,改造成倒虹吸双洞桥毛石桥桩,水泥板
覆面。
1974年绥东兴安电灌站水渠主干跨越连东公路。改造长治村原有木桥为倒吸虹。垮度 5米,
桥面宽7米。
1976年蜿蜒河排涝总干渠开挖,横垮公路4处。建造永久性钢筋水泥结构大桥7座,其中较
大者4座。
长春桥座 落于绥萝公路长春村东北1公里处,桥长29.4米。双曲拱式、双孔、桥面宽7米。
荷载汽车10吨,拖车50吨。
农乡桥座 落于滨北路农乡村南,桥长33.96米,三孔双曲拱式,桥面宽7米。该桥建于1976
年,因施工质量不佳。造成不久桥面塌倒,1977年重新建成。
大林桥座 落于二九○农场专用公路大林村东南,桥长40.54米。三孔双曲拱式,桥面宽7
米。
永祥桥座 落于绥滨农场专用公路永祥村北2公里处,桥长20米。双孔双曲拱式,桥宽7米,
1982年建成。
上述桥涵,皆座落在水渠,排涝干渠上,由水利部门出资兴建,由水利部门管理。维护。
二、渡口
绥滨至富锦水路15公里。民国时期已有小型机船固定航次往返渡人运货。无大型渡船载车
辆和牲畜过江。往昔,航运季节车辆过江需绕道佳木斯渡口。1976年省交通厅批准建立绥滨至
富锦渡口。1977年动工兴建,1983年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共耗资131.6万元,新修渡口公路2.9
公里,口岸护堤200延长米,建造“解放—8型240马力渡船 2艘,一次可渡4吨载重汽车16台。
1984年改进渡船油压自动联跳板,汽车上下安全方便,对岸渡口位于富锦县大屯村北,土建公
程,公路、桥梁由省交通厅拨款。富锦县承担施工建设,于1983年竣工,同年 5月正式通渡,
每日两航次,1985年摆渡汽车 2 500车次,渡口管理站有职工22人,隶属县公路管理站。年收
入汽车过渡费3万元,用于渡口经费,不足部分由养路费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