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解放前城建规划
第一章 城建规划
第一节 解放前城建规划
绥滨近代设官始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设分防巡检署,治所设在高家屯。民国8年(1919
年),绥东设治局设治员涂延协首倡迁治所于敖来密 (今绥滨)。他在给黑龙江省公署的呈文中
历述迁治的理由说“绥东设治迨今两载,新到居民逾二千户有奇。垦务前途较昔大有起色,惟
商业箫条,无甚进步,细测其原因,厥有数端,其一绥东地点过于编东。又处于富锦下游,凡
关于贸易事务,远近居民往往舍绥东而趋富锦……敖来密居绥东之中心,南临松花江,北通萝
北,又居富锦上游,实为水陆要冲,萝北、太平沟、嘟噜河等处商旅来往于富锦、桦川,均由
绥属三间房入境,直达敖来密经过,三问房是绥东门户,敖来密实为绥东尾。虽然地势稍低为
该处缺点,倘商业发达亦可凭人力为转移”(摘自《中华民国黑龙江省公署卷》),后因迁治资
金贫乏,而未能实施。民国13年(1924年)继任设治员谭英多积极赞助迁县治于敖来密的建议,
会同当地农商团体,往复周旋,于民国15年(1926年)平价买入敖来密村民朱胜武沿江一带土地
118垧。每晌按720方丈计算,共计85 036方丈,除划留公地以及街巷沟壕31 175方丈外,净剩
街基53 861方丈,加价数倍售给商民为房基地。县城规划为:城东边长1里5绳6弓,西边长1里
另20弓,北边长2里1绳10弓(1弓等于5尺,1绳等于36弓),城南与松花江平行。东西大街5条各
宽为6丈,巷道两条宽3丈。县城方位为座北朝南,测成方块型街坊37个(今老城区)。商业店铺
和手工业作坊多建在南二道街(今繁华路)和东大街(今向阳路),成为商业中心。县公署、公安
局、税捐局,学校等事业机关多建在中央大街(今松滨大街)两侧。街道走向以子午线偏西约30
度角。
伪大同元年(1932年)日本人占领绥滨后,伪县公署,警察署,官吏公馆均设在中央街。商
业中心无甚大变化。伪康德 6年(1939年)日伪为了镇压人民日益发展的抗日斗争。强征民工修
建土城墙。城墙高 3米,东、北、西三面各边长1 000米;城内总面积约100公顷,城外不准建
造民宅,城墙四角设土炮台,四面设城门,东面:启文门,西面威远门,北面拱化门,南面长
安门。解放后城墙倒塌,残迹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