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百货业

第三节 百货业




  一、百货业发展

  1946年下半年,东北贸易公司富锦分公司派陈桂芳、刘云其二同志来绥滨设立办事处,并
领导公粮仓库和裕华公司。是绥滨县第一家国营商业,群众称为“东贸”。办事处的任务有两
项,一是收购粮食,供应前方军需。二是开办商业,活跃地方经济。

  办事处建立后,接管了敌伪遗留的积谷粮食和私人粮栈,共接收粮仓22栋,3 960 平方米,
粮食4 000吨。至1947年6月将这部分粮食出口完毕。

  1947年11月,办事处重新调整人员。清洗了伪职员,吸收了一些进步青年,地方政府又派
来一批干部;改为东北贸易公司绥滨粮栈。粮栈主任 1人,工作人员27人,并设立了直属绥东
粮栈。绥滨粮栈从1947年11月至1948年末共收购农民余粮 7 000余吨,全部转运前方,完成了
支援解放战争的任务。

  粮栈每天最少能收五、六百万元的粮食,因货币不足。发给卖粮农民的“购粮券”,可以
在东贸商店内购买物资。东贸商店的货物全部由富锦分公司转来,主要是棉花、棉布、海盐、
火柴、煤油等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用品。卖粮农民卸粮后即到东贸商店购货,很方便。不卖粮的
群众也愿意到东贸商店买货。家庭妇女拿几个鸡蛋也到这里兑换盐、火柴、煤油等。营业员热
情接待顾客,群众反映:“东贸是为人民服务的,东西又贱又好,到东贸买东西不吃亏,提高
了国营商业的信誉”。

  到1949年 6月,绥滨粮栈工作人员增加到62人,粮仓达100间,商品经营由原来300种增加
到1500种以上。

  绥滨并入富锦以后,绥滨粮栈划归富锦县粮食公司。改名为富锦县粮食公司绥滨粮库;商
店移交给富锦县百货公司,改称富锦县百货公司第四门市部。

  富锦县百货公司第四门市部,工作人员25人,经营商品种类齐全。是绥滨地区唯一的国营
商店,它供应整个绥滨地区。1954年,富锦县委根据国、合城乡分工的原则和绥滨地区供销合
作社能够适应人民生活的需要,撤销了百货第四门市部,其商品零售业务移交给绥滨镇供销社。
设备、房屋移交给新成立的富锦县百货公司绥滨批发部。

  1948年 7月,绥滨制酒厂停业,转为商业,更名为绥滨供销商店,是绥滨县第二家国营商
店,归县企业公司领导。并县后商店撤销。

  绥滨批发部主要是对绥滨地区供销社开展批发业务。经营范围除百货以外,还兼营其他专
业公司和富锦县联社所属各站经营的商品。占用资金30万元,工作人员23人,年批发额在30万
元左右。1955年 9月,富锦县委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强与改进批发工作”的指示和绥滨批发部
亏损的实际情况,撤销了绥滨批发部,各供销社直接到富锦批发站进货。

  1950年至1963年,还先后建立了绥滨农场综合商店、二九○农场综合商店、富锦县食品公
司绥滨收购批发部、富锦县食品公司绥东经营处、福兴经营处、富锦县专卖局绥滨批发部、富
锦县煤建公司绥滨煤厂。

  1964年4月重新筹建绥滨县国营商业,7月 1日正式成立了百货、烟酒、饮食服务公司和五
金、医药、煤炭建材 3个专业批零商店;组建了汽车运输队;接管了合作商店、合作理发店、
合营大车店、合作服装店、二九○农场综合商店、绥滨农场综合商店、蜿蜒河渔场综合商店。
共有商业职工285人(不包括4个合作店)经营品种由1963年的3 000余种增加到5 750余种。其中
百货由705种增加到1 862种。1964年下半年完成商品购进额622万元,商品销售额459万元,完
成利润3.4万元。

  1968年,绥滨镇奶牛场划归烟酒公司经营,(所有制性质不变)肉食业务由食品公司分出成
立肉食商店,归烟酒公司领导。

  1972年,石油业从煤炭建材分出,建立石油公司。1973年又与煤炭建材公司合并为燃料公
司。

  1973年9月蔬菜业务从食品公司分出,建立蔬菜门市部,12月正式建立蔬菜公司。

  1974年 4月建立食品公司(原供销系统的食品公司改为果品公司)。下设饲养场和肉食商店。

  1976年筹建百货二商店,1978年 1月开业。1978年煤炭划归物资科管理,原燃料公司改为
石油公司。

  1978年12月成立绥滨县专卖局,与烟酒公司合属办公。1979年6月改为烟酒专卖局。

  1980年建立信托贸易公司,隶属于烟酒公司。百货二商店营业楼动工,1982年 1月剪彩营
业。

  1983年底,烟草业务分出单建绥滨县烟草公司,烟酒公司改名糖酒公司。

  到1985年,绥滨国营商业系统有百货、糖酒、食品、石油、服务 5个公司,零售门市部10
处,旅店3处,饭店6处,照像馆 2处,共有商业职工475人,年销售额为2 427万元,比1964年
增长428%,固定资产256万元。

  二、百货业管理

  绥滨县自1946年有国营商业,当时人民解放战争正在进行,加上交通不便,商品的购入有
一定的困难,只能是上级公司下拨商品,商品品种和数量不能满足当地居民需要。

  1949年绥滨并入富锦县,各供销合作社在总社领导下,制定了计划、物价、财会、保管等
一系列管理制度,保证了商业的正常进行。

  1964年恢复县制以后,商业科建立了各项制度,加强了对国营商业的管理。但是,到1978
年底的14年间,体制三次变更和文化大革命的冲击,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后,管理工作才走上正轨。

  (一)计划管理

  县商业主管部门在年初根据市场购买力调查和予测,分别制定购、销、存计划,下达给所
属企业执行。各企业为完成计划指标,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各种措施,如糖酒公司积极扶持
白酒生产,蔬菜公司组织郊区生产队种植蔬菜和农民定购销合同;药材公司在生产队试种人参、
黄芪、养蚌育珠、养鹿;食品公司与有关部门配合,大力扶持生猪生产。组织和支持生产。保
证商业计划的完成是我县商业管理的特点之一。

  (二)商品管理

  在商品管理上实行统一分配。商品的管理和统一分配也是商业管理的重要措施。1954年 9
月开始对棉布、棉花实行统购统销政策,按人口发放布票、棉絮票。实行计划供应;1958年实
行烟酒专卖;1960年对自行车、钟表、糕点、肉食实行高价,部分商品如食糖、面碱、肥皂、
棉线等实行定量分配,凭证供应;1961年实行猪、蛋、禽、牛、羊、土豆和小油料统购。这一
系列措施在我国经济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经济遭到破坏的情况下,保证了人民生活需要。随
着国民经济的好转,统配商品大部分开放供应,1985年只是对名牌自行车、电视机实行分配。

  (三)财务管理

  在财务管理上,县商业局采取了如下措施:

  制定财务管理办法;规定了资金使用范围、管理权限;配备了财会、统计人员,加强了月、
年统计报表制度;定期培训会计人员;不定期财务检查;建立专兼职物价员和群众监督物价制
度。这些措施的实行,保证了资金的正常使用和周转。

  (四)业务培训

  组织食品、肉食工人拜师学艺、提高业务水平;举办业务培训班并进行技术表演;建立技
术考核定级制度,给青年工人补习文化。这些办法的实施,提高了服务人员的文化、业务素质,
保证了商业计划的完成。

  (五)商业改革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绥滨县国营商业逐步进行改革。

  1981年扩大了企业自主权,包括:一、人员管理权,内部人员可以互相流动;二、内部分
配制度(奖金);三、人员招聘启用权;四、服务优劣奖惩权;五、自有资金管理权。

  1982年实行承包责任制,奖金上不封顶,工资下不保底。公司向商业局承包,班组向公司
承包。食品厂分车间承包。

  1983年零售企业放开,饮、服企业实行个人承包。有 7家小企业改为集体经营,领导人实
行选、任、聘三种形式,效率提高28.36%,利润上升108%。

  1984年,一、实行经理责任制。一、二百货商店升格为科级,减少了公司一层领导,零售
兼批发。销售增长21.23%,利润增长174.1%。二、改革批发流通体,百货公司座批发、糖酒公
司座批。三、改革经营环节,百货商店零售兼批发;食品加工门市部可以收购生猪。

  1985年进一步完善责任制,打破现有工资制,按盈亏多少领取工资,把经营权交给企业,
实行人人管理,人人考核。这一年资金周转2.85,比上年加快0.79,百元劳效率3.99元,比上
年增加2.50元。

  三、专业公司简介

  (一)百货公司

  1964年春筹建,6月正式开展购销业务。内设人秘、业务、财会、计统4个股,下设百货批
发站,百货一商店,职工112人,1964年经营商品1 862种,商品纯销售为460万元,纯利润为6.7
万元。

  1965年百货一商店接收了绥滨镇供销合作社。营业面积扩大到400平方米,经营品种达2 500
种;1973年百货一商店营业面积扩大到800平方米,经营品种达4 400种;1978年增设百货二商
店,1978年建立五、七商店(集体所有制);1982年百货二商店迁入新营业楼,营业面积为1 200
平方米,经营品种为4 600种;1983年五、七商店改名为绥滨百货振兴商店,8月又增设百货振
兴二商店。随着商业网点增加,购销业务不断扩大,到1985年底,全公司职工为 204人,固定
资产94.7万元,商品购销额均在800万元,利润18万元。

  从1983年开始,百货公司执行企业经济责任制,实行三级核算,各网点单独核算。指标下
达到组,各组实行承包、工资浮动、按经营效益奖惩、调动了职工积极性,按新的机制运转,
经济效益提高。

  1976年至1985年经营情况如下:

   百货公司经营情况表
  表9—5 单位:万元



   1976—1985年百货品销售统计表
  表9—6



  (二)合作商店

  1956年绥滨镇内的10个摊床组成了合作商店。1964年恢复绥滨建制以后,合作商店划归商
业科领导。1965年合作商店划归商业科烟酒公司领导、从业人员 9人、营业面积20平方米、经
营食杂、大小百货、农用工具。

  1975年合作商店失火,房屋、货物全部烧光。1976年重建。现在老店员已退休、由其子女
接班,合作商店改为“青年集体商店”。

  (三)五金交电公司

  1964年6月3日省商业厅批准建立绥滨县五金(交电化工)专业商店,实行批零兼营,统一核
算。1965年并给百货公司,为五金组。1970年 5月重新建五金化工商店移交给五金化工交电公
司。同时成立批发部零售商店。公司主营品种1 500种,兼营品种500种。1980年成立自行车修
理部,1982年成立青年五金商店。到1985年底全公司职工84人,固定资产20.5万元,年营业额
427.8万元,上缴利润4.2万元。

   绥滨县五金交电公司经营情况表
  表9—7 单位:万元



   1983—1985年绥滨县五金交电商品销售量表
  表9—8



  (四)食品公司

  1964年省商业厅批准建立绥滨县食品公司由县联社领导。实行公司“坐店”与批发商店合
一,统一核算。职工35人,有 120平方米屠宰车间,日处理猪30头,摊床卖肉。1964年经营额
61.7万元,利润0.25万元。

  到1985年底。公司下属生猪收购站10个,屠宰厂 1处,肉食零售商店1处,熟食加工厂1处,
职工98人,固定资产31万元。

  食品公司除了积极收购生猪,供应城乡人民肉食以外,还每年投入大量人力、资金,扶持
绥滨县养猪事业。

   1976—1985年绥滨县食品公司经营情况表
  表9—9 单位:万元、头、担



  (五)糖酒公司

  原名烟酒公司,1964年6月建立,下属副食品零售商店1处。公司有职工35人,流动资金6.5
万元,经营糖、酒、烟、茶、糕点、果品、蔬菜。当年纯销售75.4万元,获利1.3万元。

  1965年,原绥滨镇供销社管理的合作商店划归糖酒公司领导,所有制性质不变。1967年副
食品门市部更名为东方红商店。1970年东方红商店移交给五金化工交电公司做零售门市部,1971
年重建副食品专营商店。

  1972年果品业务划归供销合作社经营,蔬菜公司划归糖酒公司。1982年又恢复蔬菜公司。
1984年又划归糖酒公司。1980年增设青年(集体)综合商店(松江商店),1983年烟草公司成立。
烟草专卖划出。

  1984年商业体制改革。糖酒公司由一级核算改名为各网点单独核算。

  1985年底,全公司有职工45人,固定资产43.1万元,仓储能力为1 400平方米,年销售407
万元,利润3.1万元。

   食品、烟、糖、酒销售情况表
  表6—10



   蔬菜公司经营情况表
  表9—11 单位: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