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粮食储运

第三节 粮食储运




  一、粮食储存

  1945年,绥滨县解放时接收了敌伪遗留下的20多栋破烂粮仓和部分粮食。1946年下半年成
立东北贸易公司绥滨办事处,并建立了公粮仓库,仓库容量达 4 300吨。为支援解放战争,人
民政府征收的公粮随收随运往前线,粮食储存可以维持现状。由于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原有仓
库满足不了需要,1949年冬季收购的 5 000吨黄豆没地方存放,只好放在原兴农合作社院内露
天保管。1952年开始,对日伪留下的17栋板仓进行维修,仓容量增加了 4 500吨。绥滨恢复县
制以后,粮仓、场建设才有较大发展。绥滨、绥东粮库相继建了一些简易仓库。1966年建立了
忠仁粮库。1975年建北山粮库。随着粮食购销量的增加,仓、场建设速度加快,绥滨、忠仁、
北山、绥东4个粮库因地制宜,以泥草为主先后建成能储200吨的土园仓92个。绥滨、绥东还建
了 4套砖瓦结构的简易仓,同时形成了入仓输送、烘干配套,到1985年,全县共建标准仓35栋,
容量72 250吨,加上土园仓,简易仓,总容量达90 255吨,收购粮食可全部入仓保管。

   粮库仓容、设备情况表
  表9—39



  二、粮食调运

  绥滨县粮食调运主要靠松花江水上运输,每年从 5月初开始至10月中旬止,千吨驳船由拖
轮拖带往来于绥滨、佳木斯港之间,有时也运往莲江口粮库,最高年份外运量达 5万吨。从12
月下旬开始至第二年 3月中旬利用封江冰道用汽车经富锦往集贤县福利屯粮库中转。忠仁、北
山两库每年也从陆地经萝北往鹤岗外运粮食。

  1946年绥滨县政府从公粮仓调运 4 000吨谷子支援解放战争,1947、1948两年又往佳木斯
调粮 7 000吨,1952年国家在绥滨粮库附近建立码头,由绥滨直接向苏联出口粮食,据1957年
统计,调往苏联大豆总计达4万吨。

  1957年以后绥滨粮食外调任务由省、市粮食部门直接掌握。1980年以后绥滨议购议销的粮
食饲料一部分销往省内,一部分经深圳出口。

   1964年至1985年绥滨县调出调人粮食统计表
  表9—40 单位:千市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