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各类教育第一节 义塾、私塾 义塾也称义学或乡学。1935年,绥滨县有义塾6所,学生98人,塾师6人。经费来源于地方
绅士的捐资,延请当地学究教课。
绥滨县国民义塾私塾情况表
表17—1
—见《满洲国初等教育设施一览表》
1934年绥滨县有私塾8处(大成号、大林子、集贤村、太平屯、王大房、西小山、永贤村、
同仁屯),共有学生 133名(没有女生),塾师8人。1935年绥滨县私塾又增加连生村、公和村、
大兴村 3处,学生28名。教授内容主要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庄农杂字》
等书。教学方法是诵读唱念,死记硬背。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学生有过错,教师以训斥、责
骂、罚跪、打板子等手段予以惩罚,使学生身心受到摧残。1945年解放后,由于公办学校的发
展,私塾这种办学形式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