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古城遗址
第二节 古城遗址
一、蜿蜒河古城
蜿蜒河古城位于二九○农场五营东,为勿吉人的古城址。占城规模比较小。城墙用土石垒
成,无瓮城马面之设,城中布满了排列有序的鱼鳞状地穴式的居住坑。居中者最大,似为原始
氏族部落的中心建筑。城内散布大量手制的红衣陶, 不见辽金以后的陶片。 文献记载勿吉人
“筑城穴居”,勿吉人生活在南北朝时代,可推测他们先人可能已有“筑城穴居”的习惯了。
这就把黑龙江省古城的历史往前推进行了1000年(以往一般认为到了渤海时期才出现古城)。
①《金史·世纪》
②金毓黻《东北通史》
二、中兴古城
中兴古城又称鄂来木城和高力城子,在绥滨县县城东北60公里黑龙江的一条江叉的南岸,
北距黑龙江主航道4公里,东距黑龙江、松花江汇合处约20公里。城周长1 460米,近方形。城
墙不直,北墙弯曲尤大。城四角也多呈钝角。南北墙各设一门,有瓮城,瓮门有偏有正。共三
道城墙,一主墙,两副墙。各墙外侧有濠沟,构成三条护城河。城墙设有马面,城外西北、西
南、东南还各有一周长约为 200米的小方城。古城西侧有一道西南走向的外墙。现保存较完善,
仅部分残断。外墙的北端与黑龙江江叉西亮沟子相接,南端与东亮沟子相连。这座占城地处黑
龙江、松花江的汇合口,黑龙江江叉横亘其北,形成北边一道天然屏障,东西两条河沟佐其两
翼。南边又有道外墙,三个小城在东、西、南鼎足环列,整个布局严密紧凑,是我国古代黑龙
江流域的一个军事重镇。
这座占城是典型的辽、金时期的城址,它的地域在辽代属于五国部,是奥里米城的姐妹城。
三、奥里米城
位于绥滨县城西 9公里的北岗乡永兴村东的奥里米城,是辽代五国部之一的奥里米部所在
地。它建于公元1073年(兴宗重熙六年,景佑四年),是越里吉酋长坤长监筑,该城金代又加以
修整巩固。
辽代五国部是五个大的部落集团,其地理范围很广。东南达松花江中游、乌苏里江两岸和
黑龙江下游,直至“五国之东接大海”,西北至精奇里江入黑龙江汇流处;西至嫩江流域;南
至通河和牡丹江下游的广大地区。《辽吏·营卫志》载:“五国部剖阿里国、盆奴里国,奥里
米国、越里笃国、越里吉国,圣宗时来附,命居本土,以镇东北境,属黄龙府都部署司,重熙
六年。以越里吉国人尚海等诉酋帅浑敞贪污。罢五国酋帅,设节度使以领之。”
奥里米城在历吏上也译写成“敖来密”、“阿里眉”、“阿里玛”、“鄂罗木”、“咬里
没”等。起源于黑龙江省绥滨县敖来蜜或奥里米、鄂罗木的同音异写。奥里米城是五国部的活
动的中心地之一,又是契丹王朝统治松花江、黑龙江流域极东北境的要冲,也是辽、金时代通
往黑龙江流域交通枢纽,直至元、明时代此处都设有水陆城站的奥里米站。明代嘉靖间修定之
《全辽志》所附《海西东水陆城站》图上,标记有奥里米站。
根据钦定《满洲源流考》疆域卷十一载:“辽史五国部……鄂罗木(蒙古族语渡口也)、旧
作奥里米今改。按宁古塔东北有鄂罗木噶珊国。”《黑龙江乡土录》载:“部族志—旧巴尔虎
姓氏。鄂罗木苏式或作奥里、奥里米、鄂罗、鄂里木。辽五国部有鄂里木国,鄂罗木蒙古语津
也。”奥里米为蒙语“渡口”之意。契丹族属于东胡系统,和蒙族是近亲,契丹族建立的辽国
管辖着五国部,因此留下这一蒙族地名是可能的。奥里米历经金、元、明、清,直到民国绥滨
建县时仍称敖来密,现在仍有敖来河、敖来村。
近代史籍还具体说明“屋惹国(或兀惹、乌惹—引者)阿里眉国、破骨鲁国等国,每国各一
万余户。阿里眉国是辽代五国部奥里米国的别称。
奥里米古城具有明显的金代特点,其形制和金上京会宁府遗址非常类似。古城东距绥滨县
9公里,南距松花江 1—1.5公里。今有敖来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古城南部,把古城南墙大部分
冲掉。古城东西北三面为耕地。南边,敖来河至松花江边是一片沼泽。占城北墙保存得最为完
整。夯筑,高3—4米,墙外有 1—2米深的护城濠沟。北墙全长912米,有雉堞(俗称马面)18个;
城西北为金代墓群。东墙北段保存较好,南段因修江堤已被挖去一部分,但城墙痕迹仍隐约可
辩,残存雉堞 8个。东墙中偏北处留有瓮城一处,长21米,宽34米,其外墙中偏北有豁口一个,
当为门址。西墙北段长342米,残留雉堞7个,西墙南段及南墙大部分已为敖来河水吞噬。仅南
墙东段仍留有痕迹,残长72米。城墙均为园弧形。整个城正南北向,近方形。若以北墙东墙计
算,整个城周长 322米。据永兴群众反映,古城东西两侧原有两座小城,近代已遭破坏,形迹
不清。
四、北古城
北古城又称古城岗古城,它位于北山乡古城村西南2公里,周围约1里,是辽代奥里米部酋
长监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