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古墓群

第三节 古墓群



  永生古墓群 永生古墓群中出土文物统属辽代五国部文化。出土了炊器侈口深腹平底周身
饰拍印小方格纹的夹砂粗陶罐、细沙灰陶罐、瓜棱罐。永生墓群M1、M11、M12均出土了三号类
形的小铁削;M12 出土了铁带卡;M7、M8、M9出土了扁凿式箭头;M8、M9出土了园形铜佩饰;
M1、M3出土了“昂威赫”,其中M1出土的为一律黑灰色的矽化木。

  三号边防站古墓群 位于绥滨县高力河流入黑龙江处以东约 1公里的沿江沙丘地带。整个
墓群分东西两区,共30余座。在清理14座墓葬中。共出土文物150余种。

  奥里米城古墓群 古城西北面半公里至一公里处有一条曲折迂回的古河道,在河道两岸岗
的朝阳坡上分布着密集的古墓群。墓葬有封土暴露于地表,或大或小,共70多座。封土直径最
大者5—6米,成群成组分布在一起。

  中兴古城的金代墓群 位于中兴古城西北半公里处。1973年省博物馆先后发掘了其中的12
座墓,出土了陶、瓷、铜、铁、金、银、玉、玛瑙、水晶、桦皮、漆器等各种生活用具和生产
工具。

  其中,铁器28件,有铁锅、铁斧、铁刀、铁马衔等。铜器有铜锅、铜鞍饰。铜鞍饰其上有
精美的莲花图案。铜镜带柄,背面铭文为“以铜为镜。可正衣冠”。铜镜饰人物故事,其形制
和花纹都是唐宋以来比较流行的。大定通宝的造型相当精美,反映出了金代的铸造水平。陶器
完整者18件,以陶罐为主,多泥沙陶,火候较高。有一件腹部绘有褐红色彩八株小树图案。另
有一个泥质灰色陶罐,出土时底部垫有桦皮托。出土陶器数量较多,无论是大墓还是小墓,大
多有成组的陶器,如陶壶、陶罐、陶笨等随葬。可见当时陶器仍作为主要的生活器皿而被大量
地使用着。墓中出土了很多瓷器,以金代定窑产品为多,其次是耀州,磁州窑,还有北方产地
不明的白瓷。定瓷中以萱草纹和荷花纹为这一时期比较流行的纹饰。葵式口瓷碗、碟和盘,均
为划花,器内有双勾线的荷花或萱草纹。耀州窑青瓷一件,完整、胎厚、青釉,有开片和玻璃
光泽,碗心有菊花图案。耀州窑瓷器在我省金代墓葬内出土,还是第一次。这些瓷器在生产技
术及纹样设计上,是北宋时期制瓷业的延续和发展。金、银器、金列鞣(腰佩)一套,金花83个,
由金箔制成。金耳坠,有两种器形:一种为花蕾形,系用金丝编成,内镶有红玛瑙;一种为园
形,内镶有赭色石。鎏金银鞍饰,也有两种器形:一种上部为月牙形图案,中间饰卷云纹,下
部为长方形穿孔带扣(皮带由皮条编成);另一种为园形,一面饰有生动的龙纹,一端连有长方
形带扣。另有两条银质鞍饰,上饰有草花及龙纹。银钏,一种由园柱条弯成;另一种扁体,两
端由两根弹簧形银线缀连,可以自由调节口径。银簪和银钗各一件,形均同北宋相似。银碗两
种:一种带圈足,圈足镂孔呈线形纹;一种平底,出土时已残破。以上这批金银器的出土,说
明金代这一时期金、银器的工艺水平是相当高的。如三、七、八号墓出土的金、银首饰,鎏金
银鞍饰和银柄上的龙纹和缠枝花图案都很精美。玉器出土了 3件:玉鱼、玉人、玉飞天。雕刻
都很精美,艺术水平相当高。玉鱼由一块墨玉两面精雕而成,一条鲤鱼藏匿于荷花之中,构图
恰到好处,充分体现了金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巧。飞天由一块褐色寿山石浮雕而成,从面相及
服饰看,显然受到佛教壁画飞天的强烈影响。它说明女真贵族也笃信佛教。桦皮桶一件,出土
时已烧焦破碎,上面剪有精美的“十”字纹和水波纹,还有压印的几何纹。还有一件桦皮托,
出土时垫在陶罐底部。这些器形都具有明显的女真族特点。桦皮器的制作,与今天赫哲族的同
类器很相似,显示出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水晶嗄拉哈。M3出土,仿羊距骨状,东北地区称羊
距骨为嘎拉哈。押印,M3、M4出土两方私人押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