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文物 金玉列
为罗,绣有茶花图案。银盒的两侧各有一串玛瑙珠,大部分呈椭园形,底有黄金叶托。银盒下
方,以黄色丝线缀一多面体水晶球,球两端有鎏金花托,以下又有一个椭园形玉石球,球下为
两片长方形玉石条两端各有一孔,玉石条下为梭形玉石块,最下部为15个红玛瑙球。在银盒的
下面,还缀有长方形金饰,两侧各有一缠枝花长方形图案,内镶有两块红玛瑙。全长37.7厘米,
银盒径8.4厘米,长方形金饰长5.9厘米,它是女真族腰间佩带的豪华装饰品。
石印,高 3.3厘米。呈扁长方形,四面呈梯形,顶端平整,近顶端处有一小圆孔,字系刻
成。两字,印的第一个字刻缺笔汉字“郎”字,第二字为画押记号。据《金史》记载,“郎”
为女真族“女奚列”氏改的汉姓,足见当时女真族受汉族的影响已深入到统治阶级的上层。
奥里米古城的古墓群,清理的25座中出土了一批瓷器、陶器、铁器、金耳坠、玉雕串球。
其中定窑白瓷和金饰片应是中原地区的产品,它的出土反映了和中原地区有密切的文化联系。
24号墓出土的双鹿纹玉雕牌饰、玉嘎拉哈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是黑龙江流域女真人的杰作。
三号古墓群出土的铁腰带比较完整,由8条弧形铁条,7个铁圈和 2个铁环,铁扣连接组成,
是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完整的铁束带。
三号古墓群出土的铜器极富有民族特色。出土的铜腰带有两种不同的形制:一种为锻制长
方形和半月形的铜带铐,大多为素面,在其中一组带铐上有精细的线刻麒麟,瑞鸟及海水纹图
案。在国内外发现的同类器物中,这种尚属初见。这种形制的带铐其使用时间的下限止于辽代;
另一种为青铜铸造的镂孔花纹带饰,纹样极为特殊,形制风格如一,形体各有大小之别。花纹
镂孔旦富有变化,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色彩和民族风格。
绥滨三号M3出土一条铜带饰的腰带,腰带上系有小铜铃是五国部女真人信奉萨满教用于娱
神的“腰铃”。绥滨三号墓群出土的其余青铜什件和装饰品,如圆形胸饰、十字花铜饰、铜圈
及用小玉壁和铜圈套一起的耳环等都有别中原风调而独具特色。
绥滨三号墓地出土“昂威赫” 2件。这是绥滨地区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木变石、木化石、
砺石、“昂威赫”等实为一物多名。绥滨三号M1,M2出土的砺石即满语“昂威赫”,亦即地质
矿物学称为的“矽化木”,俗称“木变石”,呈长条状,有纹理如木,呈色多种。时人用以砺
镞。此种物尽管古代记载,玄妙神奇,而实物却朴实无华。出土墓葬中的“昂威赫”是用矽化
木制作的砺石工具和腰佩,是构成五国部文化类型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