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第四章 预防
第一节 地方病防治
绥滨县是克山病、大骨节病、甲状腺肿三大地方病同时存在的地区。这些地方病分布在莲
花村、农乡村、风贤村一带。60年代初期,流行较为严重,特别是克山病发病广泛,死亡率高。
给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
一、甲状腺肿的防治
1974年全县普食碘盐,对控制新患的发生和预防克山病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82年全年全
县治愈甲状腺肿患者17 127人,并为517名育龄妇女注射了碘油。
二、大骨节病的防治
1981年在连生乡长春村搞了亚西酸纳投放试点,取得良好效果。1983年开展了全县投服工
作。
三、克山病的防治
(一)克山病的发生与分布
1955年冬,在大同乡吉珍村最早发现克山病人21例,其中 4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1956
年在吉成村、吉里村、吉长村、大成村、大林村、连里村等发生了该病并有死亡病例。每年的
晚秋到翌年初春为多发季节,而“头场雪”、“三九天”、“过小年”则是发病高峰,人们称
谓“三关”。1957年冬至1960年春的发病率达到历史的高峰。特点是发病地区广泛,发病率急,
病死率高。1959年11月至1960年7月,绥滨镇公社发生病人34例,死亡22例。绥东公社发生6例,
死亡6例。
1960年绥滨地区第一次开展了三大地方病的普查工作。共查出克山病急、慢、潜在型病人
188例,分布在18个管理区,39个村。
1970年进行了全县性普查,查出克山病患者58例,分布在6个公社32个大队。
1981年普查出克山病患者23例。分布在6个公社。
(二)克山病的防治
多年来采取予防性服药等综合性预防措施。发病率逐年下降。到1982年,全县仅有潜在型
患者23人。1980年以来,已连续5年无急型病例发生。
防治措施采用了以下方法:
1.防治人员到重病村屯驻寨防治,作到村有责任医。队有防治员。
2.预防方面。做到三防(防烟、防寒、防潮)和四改 (改良水质、改善居住条件、改善饮食
习惯、改善卫生状况),在综合予防的同时,1982年重点地点群众普服亚西酸钠。
3.在抢救治疗上。组织了“快马组”。1957年开始,对克山病患者一律免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