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民国初年,全县设 3乡,乡辖屯,计35个。屯辖闾,闾辖邻。当时人口少,乡屯稀疏,有
些屯实际上只有一两户人家,故闾邻之设,有名无实。

   1915年行政区划表
  表1—2



  续表1—2



  1914年(民国3年)萝北设治局升为县之后,在高家屯设佐治局。1915年3 月1日又将佐治局
从高家屯迁移绥东,其主官佐治员改称萝北县分驻绥东城县佐。1917年佐治局辖区划出,成立
绥滨县。

  民国初年,“土匪猖獗,萑苻遍地”;俄国莠民亦乘机入境搔扰。县内村屯相距甚远,居
民不便彼此相救,政府亦难及时捕剿,于是增设区级政府,以期守望相助,加强地方治安。

   1921年行政区划表
  表1—3



  续表1—3



  上表所列之“杨家”、“李堡”等居民点和太平沟的一些采金点,住户颇少。这些住户,
或迫于匪患,或窘于生活,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有的屯点,人去屯空,徒有其名。采金和放荒,
使萝北人口继续增加。采金者需要大量的生活资料,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为适应商贾及采金者
往来的需要,出现了以王家店为中心的“西线十八店”①民国18年(1929年) 2月15日国家官制
改组,裁撤各道,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基层政权撤销区级,改行乡镇制。全县辖 8个镇:兴东
镇、延兴镇、兆兴镇、凤凰镇(原第四区鸭蛋河之新名称)、宝泉镇、梧桐镇 (原第六区孙船口
之新名称 )太平镇、名山镇(原第三区兆兴镇辖之小山屯的新名称)。佛山镇已划归乌云设治局。
各镇辖区,除兆兴镇划出小山屯外,其余均无变更。各镇辖屯有增有减,兴东镇已无杨家、于
家、西山等屯;凤凰镇增加了七马架、都鲁河两屯,减少了陶质彬等10余屯;宝泉镇减少了陈
堡等屯,增加了福丰屯(今梧桐河农场场部所在地)、志成屯(今宝泉岭农场五队);太平沟减少
了赵店、王家店,增加了九里庄、班必富、老沟①、火烧营等。

  ①西线18店各始建于何时,尚难考证。这些店,大多只一户人家,而且“每无久志,地方
盛则相聚如蚁。地方衰则相率而去”(引自萝北县知事黄光彝之呈文)故叙述从略。王家店,存
今鹤北林业局双峰经营所。

①老沟,本在漠河县境,盛产黄金。据传说,慈禧太后见该沟所产之黄金而戏称“可作胭
脂钱”,故改称老沟为胭脂沟。从此,“老沟”、“胭脂沟”在采金人中成了“盛产黄金之地”
的代名词。本县老沟之名,在民国初年所绘地图上有明确标志,位于嘉荫河上游南岸之杜家河
旁。至于说太平沟亦称胭脂沟。纯属牵强附会的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