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少数民族语地名述略

第四节 少数民族语地名述略




  一、都鲁河

  《盛京志》说:“都鲁,蒙古语,栋梁也”。都鲁二字,历代书写不同,但其音相近。
《明太宗实录》称脱伦河;《康熙皇舆全图》书作杜儿河;《东北边防辑要》书作都尔河;
《萝北县通志调查录》书作都鲁河;《黑龙江志稿》书作图勒河。建国后,一些不知原委的人,
听音生义,写作“嘟噜河”,以为该河曲曲弯弯,水流不畅而发出“嘟噜”之声,故名。实乃
大谬。《萝北县地名录》已正名为都鲁河。

  二、梧桐河

  金代女真族属之一的乌春部,世居今梧桐河沿岸,故以乌春为河名。女真语乌春为木头槽
子。由于译音不同,书写各异,有温登、奥屯、乌通、梧洞、武屯、梧桐等名。自《兴东道总
图》问世之后,乃定名梧桐。

  三、鸭蛋河

  据专家考证,鸭蛋河即《金史》中的雅达澜水,又称三坦水、缠坦水。此后,译音更多,
明朝称集达河,清初称鸡坛河,清末称荻台河。民国初年“更讹为鸭蛋河”( 《萝北县通志调
查录》语 )。讹传至今,人们误认为该河两岸,水草丰茂,每年春季,野鸭繁殖其间,鸭蛋俯
拾即是,因以为名。这只不过想当然耳。

  四、嘉荫河

  嘉荫,又书为加因,系满语“木头垛子”之意。嘉荫河,辽金时名主隈水,烛隈水,为野
人女真主隈部的活动区域。清代称折温河、札伊河。《盛京志》作寨河,俗称夹金河。《兴东
道总图》记为嘉荫河,民国初年始定名为嘉荫河,相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