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侵入岩
第三节 侵入岩
境内侵入岩不甚发育,仅呈零星小岩体出露,主要有元古代侵入岩、华力西晚期侵入岩、
燕山晚期侵入岩。分布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
一、元古代侵入岩
元古代——杆栏岩岩组。其超基性岩体主要受华夏系构造体系控制,多出露于北部( 元古
界之黑龙江群鸡冠山组)及复背斜的轴部,面积约9平方公里。根据岩石矿物组合及蚀变强度,
可划分为两种岩石类型:一是由岩相单一,蚀变很深的蛇纹岩组成,该类型占绝大多数。主要
矿物组成为叶蛇纹石,含量 90—95%,局部见包裹铁质物,纤维蛇纹石少量;二是由强蛇纹石
化杆栏岩组成。该类型仅小南沟岩体一处。其蚀变强度稍弱。矿物组成主要为叶蛇纹石,含量
90%,含有 5%的杆栏石残晶。由于区域变质作用。接触交代作用构造运动的影响,本组岩石蚀
变强烈,种类有蛇纹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滑化、阳起石化、磁铁矿化及赭石化。尤以
蛇纹石化最为强烈和普遍。
二、化华力西晚期侵入岩
华力西晚期花岗岩岩组。在境内仅出露五个小岩体,分布面积27.6平方公里,其岩石均为
灰白色,多为细——中细粒花岗结构,少部分为中——中粗粒花岗结构。组成矿物:钾长石15
~42%,斜长石27~59%,石英20~37%,角闪石0~6%,黑云母0~12%;付矿物有:屑石、磷灰
石、碣帘石、锆石、磁铁矿。不同岩体其矿物成份与含量多少有变化。由于岩体均呈岩基产出,
岩相变化极不明显。该岩组区域被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不整合覆盖。
华力西晚期白岗质花岗岩岩组。在境内仅分布一个岩体(即宝泉岭农场六分场二队西322高
地 ),中深度形成。呈岩株出露,面积14平方公里。本岩组为白岗质花岗岩。岩石呈肉红色,
中——中粗粒花岗岩结构。主要矿物成份为钾长石(微斜条纹长石) 32~37%,斜长石(更长石)
19~28%,石英40~43%,黑云母1%;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
三、燕山期侵入岩
燕山早期花岗岩岩组。该岩体在本县北部朝阳沟西仅出露一个岩体(朝阳沟西岩体),呈墙
状产出,面积约为 7平方公里。组成岩石为花岗闪长玢岩,斑状结构,基质交织结构——显微
嵌晶结构。组成矿物斑晶为斜长石15%、黑云母2%、角闪石3%,基质为斜长石50%,其间充填有
隐晶质长英矿物和少许金属矿物;副矿物有锆石、黄铁矿、磷灰石、金红石、磁铁矿、电气石
等。岩石化学特征呈弱碱——中碱性,岩石中富铝、钠质高于钾质。
燕山晚期花斑岩岩组。该岩组出露甚少。于桦泡、光秃山一带呈株状、脉状分三个小岩体
产出,面积约 2.5平方公里。形成深度较浅,侵入上白垩统松木河组。光秃山一带组成岩石为
斜长花岗斑岩。呈灰褐——浅肉红色,斑状结构,基质隐晶结构。组成矿物斜长石 29%、石英
大于1%、黑云母和角闪石各1%。基质主要由绢云母化的长英质组成。副矿物以锆石、磁铁矿为
主,磷灰石次之,黄铁矿极少,岩石强烈蚀变;而桦泡北岩体为斜长花岗岩,细粒花岗结构。
组成矿物有斜长石47%、钾长石22%、石英23%、黑云母7%、角闪石 1%。副矿物以锆石、磁铁矿
为主,含少量黄铁矿。岩石具较强烈混染。
四、脉 岩
脉岩种类较多,且多受构造控制。大致呈北东至北北东,北西及南北向产出。大小不等长
几十米至几百米到千余米,宽几米至二百余米。侵入不同时代的岩体和地层中。其中分布于七
马架至岩花山一带的伟晶岩脉中产绿柱石、白云母、黄玉、铀等矿产。
五、混合花岗岩
境内混合花岗岩分布广泛,于梧桐河、都鲁河、小泥河上游多有分布,于四方山林场,凤
翔镇北部岩花山一带也有零星出露。按其岩石及矿物特征,划分为混合花岗岩及含电气石混合
花岗岩 (此于本县境内分布有限,出露范围很小,在古山地区与含电气混合花岗岩有关的伟晶
岩常具锂、铍、铌、钽、锗等稀有元素矿化 )。二者均被华力西晚期第二侵入期花岗岩侵入并
捕掳。与下元古界麻山群之混合岩及区域变质岩呈渐变过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