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土壤

第五章 土壤植被

第一节 土壤




  全县土壤总面积为10 176 000亩,其中耕地总面积2 499 783亩。除境内7个国营农场和鹤
北林业局所占土壤面积,县属土壤面积3 221 024亩,仅占全县土壤总面积 31.65%。同样,县
属耕地面积426 429亩,仅占全县耕地面积17.06%,共分7个土类,22个亚类,28个土属,44个
土种都属中性微酸对作物营养活动比较适宜。但潜在肥力不高。耕作后务须保持和补充。利用
率不到 30%,由于土壤的资料搜集是以县属为主,所以其分布、类型、土质、养分和在农业上
的利用情况,均以县属部分为主。分别记述于后。

  一、暗棕壤

  暗棕壤面积1 701 385亩。占县属土壤总面积52.82%。其中耕地面积 62 007亩,占县属耕
地总面积14.54%。共分4个亚类,6个土属、 9个土种。养分平均含量参见表(2—5)。多分布于
北部低山丘陵的各林场,太平沟、环山、奋斗等乡和凤翔镇所辖山区村。分别为:

  (一)、原始暗棕壤,其枯枝落叶层很薄。腐殖质层也很薄,为暗灰色轻壤,养分少。宜林
不宜农。

  (二)典型暗棕壤,在本县只有砾石底暗棕壤 1个土属,分薄层和中层2个土种。面积1 251 954
亩,其中薄层1 055 660亩,中层196 294亩。其枯枝落叶层为灰棕色, 0~20cm厚的腐殖质层
为暗灰色中壤。20~60cm厚的沉积层为暗棕色中壤。60cm以下的母质层为棕色岩石碎片。养分
参见表(2—6)。主要分布于各林场所在地带,是良好的林业土壤。一般不宜做农田。

  (三)草甸暗棕壤,在本县分砂砾底草甸暗棕壤和砂质草甸暗棕壤 2个土属。砂砾底草甸暗
棕壤又分中层和厚层草甸暗棕壤2个土种。面积266 077亩,其中耕地面积18 463亩。主要分布
于各山区乡所辖地带。 0~20cm厚的腐殖质层为灰黑色重壤。20~30cm厚的过渡层为棕灰色中
壤。30~50cm厚的淀积层为棕黄色棕壤。养分参见表(2—6)。其为林业生产效率较高,为农业
生产效率较低。砂质草甸暗棕壤,面积61 419亩,其中耕地面积33 044亩。主要分布于名山、
莲花、苇场等乡所在的岗地。腐殖质层为棕灰色砂壤。过渡层为灰棕色砂壤。母质层为棕色细
砂。养分参见表(2—6)。宜农,但肥力持续时间较短。

  (四)白浆化暗棕壤,在本县分砾石底白浆化暗棕壤和粘底白浆化暗棕壤2 个土属。砾石底
白浆化暗棕壤又分为中层和厚层2个土种。粘底白浆化暗棕壤只有厚层一个土种。面积109 280
亩,其中耕地面积34 962亩。主要分布于环山、奋斗、太平沟等乡的山前漫岗。 0~20cm厚的
腐殖质层为暗灰色粘壤。20~30cm 厚的白浆化层为浅黄色, 30~50cm厚的淀积层为棕黄色。
养分参见表(2—6)。可为农。但必须防止水土流失,以免土壤沙化。

  二、白浆土

  白浆土面积65 185亩,占县属土壤总面积2.02%。其中耕地面积为34 785 亩,占县属耕地
总面积8.16%。共有 2个亚类3个土种。养分平均含量参见表(2—5)。多分布于太平沟乡兴东村
西岗和团结乡七队以南平原及低平原衔接处。分别为:

  (一)岗地白浆土,只有中层一个土种。面积25 953亩,其中耕地面积10 762 亩。0~18cm
厚的腐殖质层为暗灰色中壤。18~35cm厚的白浆层为草黄色。35~90cm厚的淀积层为浅棕色轻
粘壤。养分参见(2—6)。属低产土壤。

  (二)平地白浆土,分中、厚层平地白浆土2个土种。面积39 232亩,其中耕地面积 24 023
亩。主要分布于团结乡南部和苇场乡南部的开阔平地。 8~20cm厚的腐殖质层为黑灰色中壤。
20~40cm厚的白浆层为灰白色重壤。40~80cm厚的淀积层为棕黑色重壤。养分参见表(2—6)。
属低产土壤。

  三、黑 土

  黑土面积276 008亩,占县属土壤总面积8.56%。其中耕地面积136 568 亩,占县属耕地总
面积32.02%。分4个土类,7个土属, 8个土种。养分平均含量参见表(2—5)。主要分布于南部
平原上肇兴、名山、凤翔、团结等乡。是一种肥力较高的宜农土壤。分别为:

  (一)薄层粘底黑土,面积 39 088亩,其中耕地面积18 260亩。0~18cm厚的黑土层为暗灰
色重壤。18~36cm厚的过渡层为灰黄色轻粘壤。 36~100cm厚的淀积层为棕黄色轻粘壤。养分
参见表(2—6)。

  (二)薄层砂底黑土,面积82 463亩,其中耕地面积39 455亩。 0~15cm厚的黑土层为灰黑
色轻粘壤。15~30cm厚的过渡层为暗灰色重壤。30~90cm厚的淀积层为暗黄色重壤。养分参见
表(2—6)。

  (三)薄层粘底草甸黑土,面积21 231亩,其中耕地面积 9 415亩。主要分布于东明乡。其
0~21cm厚的黑土层为暗灰色重壤。21~42cm厚的过渡层为棕灰色轻粘壤。42~105cm厚的淀积
层为棕黄色中壤。养分参见表(2—6)。

  (四)薄层砂底草甸黑土,面积74 289亩,其中耕地面积40 679亩。主要分布于名山、肇兴
乡的二阶地带和团结乡的部分漫岗下部。其0~23cm厚的黑土层为暗灰色轻壤。 23~45cm厚的
过渡层为棕灰色棕壤。45~100cm厚的淀积层为灰黄色松砂壤。养分参见表(2—6)。

  (五)薄层粘底白浆化黑土,面积3 903亩,其中耕地面积2 177亩。主要分布于东明乡。其
0~25cm厚的黑土层为灰色重壤。25~38cm厚的白浆层为灰白色轻粘壤。 38~85cm厚的淀积层
为棕灰色重壤。养分参见表(2—6)。

  (六)暗棕壤型黑土,境内有砾石底暗棕壤型黑土和薄层粘底暗棕壤型黑土2个土属3个土种。
面积55 035亩,其中耕地面积26 573亩。主要分布于东明、团结乡的高岗处,其砾石底暗棕壤
型黑土分薄层和中层2个土种。面积48 757亩,其中耕地面积22 787亩。0~20cm厚的黑土层为
暗灰色轻壤。20~50cm厚的过渡层为暗棕色重壤。 50~105cm厚的淀积层为棕黄色重壤。养分
参见表(2—6)。薄层粘底暗棕型黑土面积6 278亩,其中耕地面积3 786亩。主要分布于东明乡。
0~20cm厚的黑土层为灰黑色中壤。20~45cm厚的过渡层为棕色重壤。45~105cm厚的淀积层为
棕黄色。养分参见表(2—6)。

  四、草甸土

  草甸土面积404 743亩,占县属土壤总面积12.56%。其中耕地面积125 244亩,占县属耕地
总面积29.37%。共有4个亚类,6个土属,15个土种。养分平均含量参见表(2—5)。多分布于平
原、低平原、河流沿岸、山间沟谷以及局部洼地。分别为:

  (一)沟谷草甸土,分薄层(腐殖质层一般小于 25cm)沟谷草甸土,中层(腐殖质层一般为25
~40cm)沟谷草甸土2个土种。面积45 511亩,其中耕地面积10 030亩。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区的
山间谷地。0~26cm厚的腐殖质层为灰黑色轻壤, 26~83cm厚的锈色斑纹层为灰棕色。母质层
为砂石。养分参见表(2—6)。

  (二)平地草甸土,面积52 176亩,其中耕地面积19 941亩。分薄、中层平地草甸土 2个土
种。主要分布于肇兴、东明、莲花等乡。0~20cm厚的腐殖质层为灰黑色重壤。 20~60cm厚的
锈纹层为棕灰色重壤。60cm厚以下的母质层为黄色。养分参见表(2—6)。

  (三)白浆化草甸土分沟谷白浆化草甸土和平地白浆化草甸土。沟谷白浆化草甸土只有薄层
1个土种。主要分布于太平沟乡。平地白浆化草甸土分薄、中层2个土种。主要分布于东明、团
结、苇场、莲花等乡。面积71 992亩,其中耕地面积为37 979亩。其 0~25cm厚的腐殖质层为
灰黑色中壤。25~45cm厚的白浆化层为灰白色中壤。 45~125cm厚的锈色斑纹层为锈斑重壤。
养分参见表(2—6)。

  (四)沟谷沼泽化草甸土分薄、中、厚层沟谷沼泽化草甸土3个土种。面积 61 996亩,其中
耕地面积6 127亩。主要分布于奋斗、环山、太平沟等乡和几个林场的山间谷地。0~40cm厚的
腐殖质层为暗灰色中壤。40~59cm厚的淀积层为灰棕色。养分参见表(2—6)。

  (五)平地沼泽化草甸土,面积 115 685亩,其中耕地面积43 842亩。主要分布于肇兴、东
明、莲花、苇场等乡。 0~7cm厚的草根层为棕灰色。7~30cm厚的腐殖质层为灰黑色中壤。30
~90cm厚的过渡层为棕灰色。养分参见表(2—6)。

  (六)泛滥地草甸土,面积 57 383亩,其中耕地面积7 327亩。主要分布于肇兴乡黑龙江段
江边,松花江、都鲁河和鸭蛋河沿岸也有少量分布。 0~30cm厚的腐殖质层为灰黑色轻壤。30
~70cm厚的过渡层为棕黄色砂壤。70cm以下的母质层为锈斑。养分参见表(2—6)。

  五、沼泽土

  沼泽土面积595 383亩,占县属土壤总面积18.48%。其中耕地面积44 967 亩,占县属耕地
总面积10.55%。共有2个亚类,4个土属、 5个土种。养分平均含量参见表(2—5)。主要分布于
南部低平原和北部山谷靠近水线的地方。分别为:

  (一)层沟谷草甸沼泽土,面积294 635亩,其中耕地面积4 349亩。分布于奋斗、环山、太
平沟等乡和几个林场的山间谷地,其0~25cm厚的腐殖质层为棕灰色。25~120cm厚的淀积层为
灰棕色。120cm厚以下的潜育层为灰兰色。养分参见表(2—6)。

  (二)洼地草甸沼泽土,分薄层(腐殖层为10~30cm)和厚层(腐殖层一般超过30cm) 2个土种。
面积67 607亩,其中耕地面积14 525亩。分布于肇兴、东明、苇场等乡。其 0~50cm厚的腐殖
质层为暗灰色粘壤。50~90cm厚的淀积层为棕灰色粘壤。90cm厚以下的潜育层为灰蓝色。养分
参见表(2—6)。

  (三)薄层沟谷泥炭腐殖质沼泽土,面积25 144亩,其中耕地面积1 929亩。0~20cm厚的泥
炭层为棕灰色。20~45cm厚的腐殖质层为暗灰色中壤。45cm厚以下的潜育层为灰蓝色。养分参
见表(2—6)。

  (四)薄层洼地泥炭腐殖质沼泽土,面积207 997亩,其中耕地面积 24 364亩。20~40cm厚
的泥炭层为暗灰色粘壤。20~40cm厚的腐殖质层为暗灰色粘壤。 4.0~85cm厚的过渡层为棕灰
色。85cm厚以下的潜育层为灰兰色。养分参见表(2—6)。

  六、泥炭土

  泥炭土属草类泥炭土亚类,面积为146 949亩,占县属土壤总面积4.56%。主要分布于莲花
泡地区。北部山间沟谷中的洼地也有零星分布。0~20cm厚的草根层为棕黄色。 20~80cm厚的
泥炭层为暗棕色。80~110cm厚的泥炭层为棕黑色。110cm厚以下的潜育层为灰兰色。泥炭是较
好的增肥改土原料,还有工业和医药用途。但由于长期积水利用较差。

  七、水稻土

  水稻土面积31 371亩,占县属土壤总面积0.97%。其中耕地面积 22 858亩,占县属耕地总
面积5.36%。养分平均含量参见表(2—5)。主要分布于东明、团结乡。分别为:

  (一)中层草甸土型水稻土,面积21 320亩,其中耕地面积16 191亩。分布于东明、团结 2
个乡。其0~30cm厚的耕作层为青灰色轻粘壤。30~72cm厚的犁底层为灰棕色中壤。 72cm厚以
下的潜育层为红棕色中壤。养分参见表(2—6)。

  (二)中层平地白浆土型水稻土,面积5 228亩,其中耕地面积5 228亩。仅分布于东明乡。
0~28cm厚的耕作层为青灰色重壤。28~57cm厚的犁底层为棕黄色轻粘壤。 57~81cm厚的淀积
层为灰白色。养分参见表(2—6)。

  (三)中层粘底黑土型水稻土,面积8 423亩,其中耕地面积1 439亩。主要分布于东明乡。
其0~37cm厚的耕作层为灰色重壤。37~123cm厚的犁底层为棕黄色轻粘壤。 123cm厚以下的淀
积层为棕褐色中粘壤。养分参见表(2—6)。

   萝北县各类土壤养分平均含量情况表
  表2—5



   萝北县各土种养分平均含量情况表
表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