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植被
第二节 植被
植被与同一地貌相一致,明显为木本和草本两大类。北部低山丘陵区,主要为木本植被所
覆盖;南部平原区,主要为草本植被所覆盖。低山丘陵区之自然植被植物,主要是柞、桦、杨、
椴等阔叶林。而西北部深山则有部分松、杉针叶林。山间谷地,是疏林灌木丛、小叶樟、豆科
草藤及多种其它杂草。山前漫岗和高平地,为蒙古栎、胡枝子等木本植物杂以禾本科、菊科、
豆科等草本植物所覆盖;平原区之自然植被植物,又可分为草甸植被和沼泽植被。草甸植被比
沼泽植被所处地势稍高。都鲁河、鸭蛋河中下游低平原主要以小叶樟、苔草构成。都鲁河、鸭
蛋河中上游河谷平原,则以莎草科的乌苏苔草为主。地势较高的路旁、沟帮、渠坝及撂荒格地,
主要是水稗、扁蓄及多种杂草。沼泽植被,分布于南部平原中的常年积水地带,主要以芦苇伴
生香蒲、水葱等植物构成。
萝北大地设治前渺无人烟,设治后人烟稀少,植被长期未遭破坏,原北部之低山丘陵和南
部平原高地均为林木覆盖,植被覆盖率极高。从1906年萝北建置到1949年的40余年间,境内仅
垦土地62 091亩,只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58%。可见自然植被覆盖率仍高达90%以上。后经移
民和大批支边青年来萝北开发建设,特别是于1958年号称十万(来萝实 5 000余人)的解放军官
兵集体转业于本县屯垦以来,建大型国营农场7个,新建乡4个,到1985年,仅30余年,全县开
垦耕地面积达2 499 783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24.57%,致使近山之山坡地和平原之高岗地
上生长的林木荡然无存。加上开渠、修路、采矿对植被的破坏,现自然植被覆盖率已不足 70%。
由于毁林垦殖,山坡和岗地出现了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现象。现已积极采取退耕还林措施,使
其尽快得到恢复,给后人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