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农机管理

第二节 农机管理




  一、国家办站时期

  1956年 2月15日经黑龙江省批准建立萝北拖拉机垦荒站,受省直接领导和管理。建站时配
有大中型拖拉机38混合台和一批农具。这些机械大都来自苏联、捷克和东德几个国家。所以机
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全部照搬苏联的管理模式,套用苏联完整的机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如机
械定额C—80开荒一个班次 8.5垧,耗油量16公斤;KS—07开荒一个班次4.5垧,耗油量17公斤;
C—80重耙耙荒一个班次25垧,耗油量5公斤;KS—07重耙,耙荒一个班次11垧,耗油量6 公斤;
C—80轻耙,耙荒60垧,耗油量2.2公斤;KS—07轻耙,耙荒33垧,耗油量2.5公斤。

  二、地方管理时期

  1957年垦荒站交给地方管理。萝北县委于3月12日召开第八次会议决定.由县委农工部、农
业科、农机站和移民科组成萝北县拖拉机站工作委员会。作业区内的机务队还要接受所在乡党
委的领导。这样便形成了只能领导不能指导,机械效率低,损伤比较严重。1970年农机科建立
后总结了前段经验教训,及时研究制定了管理方法,认真贯彻机械“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
方针和一系列管理制度。第一,对车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技术水平,认真贯彻操作规程教育,
严格遵守技术保养制度,做到“三不漏(不漏油、水、汽)。四净 (油净、水净、空气净、机车
净)一完好“技术状态完好”的规章制度。第二,定机车作业量,每标准台作业为8 000标准亩,
亩成本0.9元,亩耗油量0.8公斤;班次利用率达85%,机车完好率达90%以上;同时开展双百无
事故和万亩车运动。第三,加强三级修造网的建设,县社两级做到随到随修,技术人员深入各
队随时检修。第四,公社农机站设半化员,生产大队有工具改革小组,负责改制生产工具任务。
第五,供应站做到“三不关门”服务到队,并负责旧件回收、以旧领新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
机务管理奠定了基础。

  三、下放给集体管理时期

  1969年机械一律下放到大队统一经营,大队成立机务队,有机务队长、技术员、核算员、
保管员、半化员、安全员和质量检查员。管理范围包括机车、农机具、半化农具、非田间机械、
排灌机械、木工、烘炉等项。全县统一执行县所制定的下述管理方案进行工作。

  (一)计划管理:1、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及人、畜、机情况,制定农、林、牧、副、渔全面
发展规划,桥梁、道路、水利工程、田间基本建设工程使土地连片,有利于发挥机械作业作用。
2、机车作业按年制定出勤班次和承担地数。

  (二)生产管理。根据生产队各季节作业任务,落实机务各项作业顺序和机车行走路线,原
则上按片,由远到近,减少空运。 1、人、畜、机密切配合,机械负责大块地、远地;半化农
具负责小块地、近地,因时因地制宜,翻耙结合,耙地起垄播种相结合。2、 作业开始先验收
地块是否适合耕作条件,验收单及时交核算员和生产队长。3、 坚持四到田,即吃饭、加油、
加水、班次保养到田,一般故障排除在田间,时间利用率达到95%以上。4、做到不轻负荷,不
超负荷,合理编组,开展复式作业,实现高效低耗,安全生产。5、班次利用率达到85%,合理
区划,不耕三角抹斜地块。6、填写田间作业日记和月、季、年生产进度表。7、及时总结交流
机耕生产经验,表彰先进。

  (三)机具管理。1、 认真执行技术保养规程,贯彻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方针,严格执行双
班保养,五级保养,机具完好度达到90%以上。2、建立机车档案和农具卡片。机车统一编号,
技术档案一式二份,车组和管理站各保存一份,3、 搞好三库、一场、一室建设,即机车有库,
另件有库,油料有库;农具有停放场;职工有政治文化室。 4、认真执行规章制度,做到科学
使用农具。

  (四)财务管理。机务队实行自负盈亏,车组单独核算,超产节约奖励;开展定额管理,民
主理财,做到作业有计划,消耗有定额;机务建立三帐( 生产费用有帐,作业收入有帐,经济
往来有帐); 物资管理有登记簿,作业有验收单,物资出入库、保管、领发有手续,领料有审
批。坚持废油回收,沉淀过滤后再用,旧件回收,交旧领新。对代耕单位按实际成本收费即按
修理、油料、管理、折旧四项合成费收费。

  (五)安全生产。县设立农机监理站,配备安全监理员,公社和大队有安全员,严禁超员乘
坐,客货混载非驾驶员开车、酒后驾车和机车带病行驶。胶轮车在公路或城镇行驶必须严格遵
守交通规则,对违章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分。对发生翻车、烧毁、冻裂机体造成重伤、死亡等
重大事故,在24小时内上报,如有隐瞒不报者加重处分。

  1981年随着农村社队落实中央(75)号文件,在全县84个有机车的大队中,74个大队搞了不
同形式的农机生产责任制,由于初搞种类繁多,形式复杂,归纳起来共有如下5种。1、专项承
包,联产计酬,自负盈亏。就是把小麦和大豆作物包给农机队,从整地、播种、中耕、收割、
运、打一包到底,农机队用作物产量换取报酬。机务生产费用年初定死,车组内部以单车核算,
以亩挂分,节超有奖,此种形式占 1.2%。2、专项承包。以亩挂分,联产奖惩,费用包干,自
负盈亏。这种责任制就是生产队把作物产量,用工量,分专项定死,包给机务队,超产部分农
机队受奖,减产部分农机队受罚。农机生产费用,年初定死,内部实行单车核算,技术补贴,
这种形式占3.6%。 3、单车核算,以亩定工、联产奖惩、统负盈亏,这种形式和第二种形式基
本相同,不同之处就是农机队的生产费用由大队统负,这种形式占12%。4、单车核算,以亩挂
分,节超奖励,统负盈亏,这种形式主要是按大队上中等劳力所得工分作为机务人员的基础工
分,按车型、技术状态定工作量,按作业标准亩记工、机车组实行单车核算,农机生产费用由
大队统负,机务人员劳动报酬按作业量记工。这种形式占61%。5、定额生产,季节包工,按量
付酬,统负盈亏。就是生产队按生产季节如春耕、中耕、收割、伏翻等,把作物包给机车组,
车组按实际作业量取得报酬,农机费用由大队统负,这种形式占12%。6、由原大队统一管理的
占10%。

  为了不断完善农机生产责任制,充分发挥机械作用,于1983年4月18日起,把9个乡的农机
管理站改为农机管理服务站。在站内设供应点,为农村独户经营的机车服务,并且加强了肇兴、
团结和奋斗 3个乡农机修理厂的力量,增添了服务项目,为个体户提供了方便,在农机科直属
下,成立了农机劳动服务公司。农具研究所和农机修造厂,着眼于农民服务于农民。1984年将
县农机总站推广业务与农机校、农机研究所合并,组建了萝北县农机科研推广培训中心,负责
农机科研、设计、培训、推广等项工作。同年又成立了农机开发公司,开展为农村服务。服务
项目有供油、供件、修理、培训、技术咨询、定型产品推广、经营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