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渔政管理
第五节 渔政管理
60年代由于渔政管理不善,自然生长鱼类的私捕乱捞现象十分严重,致使越捕越小,越捕
越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政府加强了渔政管理、调整了渔业生产机构,颁布了管理条
例,还确定了一位副县长亲自抓水产工作。各重点乡、镇设专职乡、镇长和渔业助理员主抓渔
业,各村也有专人管理,形成了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抓,有力地保护了水产资源。
水产公司设有 2名渔政管理人员定期进行验网核证,经常检查各种网具、网眼和箔眼,取
缔无证捕鱼,坚决制止使用破坏渔业资源非法鱼具的违法行为。每年枯水期是鲤、鲫及其它粘
性卵繁殖季节,有计划地组织人工投放卵巢。在稻田放水和江、河水位回落时,组织流放,营
救经济幼鱼。建立鱼苗鱼种基地,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鱼种生产,改变了外进鱼种价高,品
种不对路。盲目放养,实现了自繁、自育、自养,培育和改良了适应本地特点的大规格优良品
种。
以县水产技术推广站为中心,建立了县、乡科学实验组织,开办了灵活多样的学习班,普
及提高科学养鱼知识,推广先进经验,有计划培养一批个体养鱼专业户。按片定点建立科学试
验网和鱼病观测防治网。并培育引进那些生长快,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亩产达到 500斤,同
时推广了颗粒、青贮、糖化、膨化及混合饲料,落实了一亩养鱼水面半亩饲料地的政策;推广
了农家肥、压绿肥、肥水养鱼,这样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了保护幼鱼,严格控制了各种鱼的采捕标准,同时建立了资源管理站,进行专业管理。
在肇兴乡江段,上起抽水站下至码头,是鲟、鳇幼鱼繁殖成长区,每年6~8月大量幼鱼在这里
栖息摄食成长,为此把这一段区域划为保护区,保护幼鱼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