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副食品加工

第三节 副食品加工




  副食品加工也由来已久。早在光复前原县城肇兴就有私人开设列巴铺。但是,真正步入工
业,走向繁荣,还是于1956年建成食品厂和肉食加工厂以后。1980年以来,粮食局所属的油米
加工厂食品厂,劳动局所属的技工校凤凰食品厂,工业局所属的乳制品厂也相继建成投产。截
止1985年仅食品厂、肉食加工厂、乳制品厂等3家的年工业总产值达177万元。占全县整个工业
总产值8.52%。

  食品厂,是隶属商业局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位于县城凤翔大街中段路北食品商店后院。占
地 457平方米。该厂于1955年建成投产。初期,厂房设备十分简陋,只有职工25人,纯手工操
作,仅能生产饼干,炉果、光头、麻花、烧饼等下杂货。年产量30吨,工业总产值3万元。1958
年由团结路中段路东迁厂于现址。1962年开展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运动,曾两次派技术骨干去
明水县食品厂参观学习,当年就革新成功了第一代饼干压片成型机1台,8米长大串炉 1座,蛋
糕漏斗机1台,长白糕漏斗机1台,多格笼屉1台,使人均产量提高1倍,班产量提高 5倍。糕点
增加了面包、月饼、酥饼、杏仁酥、核桃酥、蛋糕、长白糕、芙蓉糕、花酥、麒麒酥、枣泥棍
等新产品,糖果增加了花生占、香酥糖、小人糖、砍花糖、皮糖等新品种。1963年又革新成功
了第一代和面机1台,第一代蛋糊机1台,滚筒式元霄机2台,分别提高工效1~10倍。又增加了
方糕、卷糕、谷米糖、板糖等新产品。 1964年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技术革新停止,随后
“文化大革命”开始,生产秩序因此而混乱,致使产量下降,破四旧而使其传统品种消失。1968
年生产秩序开始趋于正常,工厂恢复了技术革新领导小组,直到1978年又陆续改革和研制成功
了压糖机, 560型饼干机、拔糖机、杂办糖联动机、副料搅馅机、手动压盖机、脚登大链炉改
为手摇小链炉、综合软糖切片机、汽水机设备、蛋糊机、自动和面机、高梁饴搅拌机、电动手
摇两用考炉、扫袋机、蛋白糖机、面包搓球机、面包切块机等17种机件。其中汽水机成套设备,
压糖机、蛋糊机、切糖机等 4种机件,于1977年赴省商学院展出受奖。10年间使产量平均每年
以50吨的速度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以8万余元的速度增长,利润额平均每年以4 000余元
的速度增长,糕点、糖果增加了方酥、蒸糕、套筒、食戏、奶油酥、江米条、花办酥、芝麻酥、
寿桃、旅行饼干、机制面包、烤麻花、盒饼干、大元、大方饼干、砂仁糖、半软糖、机制酥糖、
芝麻夹心、蛋白糖、空心豆、果味糖、奶粉糖、北大荒、灵芝糖、电光球糖、菠萝奶糖、可可
糖、蛋白巧克力、金鱼奶糖、香兰奶糖等几十个新品种。1980年以后,该厂除购置了18个头转
盘式装饼机1台,冰冻机1台、雪糕机1台、小电炉2 台、硬气锅炉1台、夹层锅7台、拉条机2台、
真空熬糖罐2台、酥糖机1台,切糖机1台等一批新设备,还研制成功汽水造气机组1套、冰棍奶
料搅拌机1台、硬糖风冷输送机生产线1套,实现了硬气熬糖新工艺,糕点糖果增加机制月饼、
蛤斗、龙凤袋糖、桔味奶糖、五香豆、奶油蛋白糖、果味蛋白糖、桂花蛋白糖、熊猫奶糖、什
锦水果糖、香酥糖等新产品。风冷输送机获1983年萝北县科技成果一等奖,汽水造气机组,获
1983年萝北县科技成果二等奖,冰棍奶料搅拌机获1983年萝北县科技成果三等奖,并获得科学
技术先进标兵单位称号。其产品,菠萝奶糖、桔子水果糖创省优质产品;灵芝糖、高粱饴糖、
小人糖、桔子水果糖创省商办优质产品;香兰奶糖、果味糖、芝麻蛋白糖、菠萝奶糖、什锦水
果糖、奶油蛋白糖、桂花蛋白糖、熊猫奶糖、牛奶糖、果味蛋白糖、高梁饴糖、蛤斗、芝麻酥
创市优质产品。该厂现有职工72人,全厂分糕点和糖果车间,固定资产净值57万元。1985年末
产量570吨,工业总产值为115万元,盈利2万元。亦为本县工业之大户。

  乳制品厂、是隶属工业局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位于县城太平路北段路东。占地 10 502.48
平方米。该厂于1984年建成投产,当年产奶粉9吨,工业总产值6万元。现有职工20人,固定资
产净值16万元。1985年产奶粉14吨,工业总产值13万元。该厂因原料来源不足而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