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缝纫
第三节 缝纫
缝纫业始于伪大同 2年(1933年),由吉林省扶余县的成衣匠孙雨田与辽宁省盖平县的成衣
匠邢天池传入原县城肇兴,二人合伙在此开办了成衣铺。1956年手工业合作化时,肇兴组成被
服组,凤翔新建了被服社。随着1954年县址迁移,其城镇人口发展重心也随之移到了凤翔。从
此肇兴人口逐渐减少,故缝纫业也逐渐萧条;致使于1977年肇兴被服组解体。而凤翔被服社,
则已发展成年工业总产值达39万元的松鹤服装厂。1985年建成国营萝北县被服厂,现改称萝北
县服装加工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缝纫个体户发展很快,遍及全县各乡镇。县城凤翔镇内
多达几十户,遍布大街小巷。截止1985年末,合计工业总产值(纳入国家统计数)为62万元,占
全县整个工业总产值的2.98%。
服装加工厂,是隶属工业局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位于县城凤翔大街中段路南。占地 960平
方米。该厂建于1958年,原称国营萝北县被服厂,1959年与皮毛鞋帽厂合并,改称被服鞋帽厂,
1964年划归联合厂,1971年又从联合厂分出恢复原称。现定名服装加工厂。其间隶属关系也几
经改变。该厂现有职工30人,全厂除科室分服装加工、裁剪包装2个车间,固定资产净值 18.9
万元。年加工服装2万件,工业总产值23万元,亏损1万元。
松鹤服装厂,是隶属二轻局的集体所有制企业。位于县城凤翔大街中段路南。占地 555平
方米。该厂前身是1956年建成的凤翔被服社,建厂历史即始于此。1959年县场合一时与全民经
济合并。1962年按中央政策又从国营经济退出。恢复手工业性质。1981年扩大成服装刺绣厂,
1985年改称松鹤服装厂。该厂现有职工53人,该厂所属童装、高级服装、服装批零等三个厂、
店,固定资产净值3 万元。年产服装24 361件,创工业总产值39万元,是建厂初期的4.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