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乡道

第一章 交通

第一节 乡道




  1906年,清政府在黑龙江右岸设兴东兵备道,设治初村屯较少,大部分是建在黑龙江沿岸,
乡道不多。民国时期,村屯虽有所增加,但各村屯间也都是些临时性的田间小道。东北沦陷后
的1939年,日伪统治者强行“归屯并户”后,主要乡道是以县城为中心,通往各村屯的土路50
公里。且路基低洼,春季翻浆,雨季无法通车,封冻后方可通车。

  建国后到1960年,地方乡道没有正式维修过,各乡村的道路都是在解放前道路的基础上自
行修修补补,冬季通车,春季翻浆,雨季泥泞,通行不便,全县各乡村远离运输干线、劳动力
少,对贯彻执行国家“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民办公助”修筑乡村道路的方针有实际困难。1961
年,县拨专款动员民工维修乡间道路,但质量终未达到标准。1974年开始,国家对县内乡村道
路的修建实行有计划的投资,在原乡道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新建。到1985年,新建和改
建的乡村道路6条,总里程57.8公里。其中达到了四级路标准的有 55.3公里,达到三级路标准
的 2.5公里。基本形成了各乡路与干线公路的连接和干线与支线相连的道路网,县乡通车达到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