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路铁路航空
第三节 水路铁路航空
一、水 路
民国 7年(1918年),中国轮船第一次从哈尔滨港启航,通过松花江进入黑龙江,路经萝北
抵达黑河。此后,佳木斯的船只也往返于两江、途经萝北。县境内辟有兆兴、兴东和太平沟三
处码头。
建国后,有哈尔滨和佳木斯的轮船,顺松花江而下,逆黑龙江而上,经由萝北航行到漠河。
70年代后,主要是佳木斯的客轮。经过县境到达呼玛县。约10天往返一次。每年水上航行期为
6个月。1957年,县交通局配1名兼职的港监工作人员。1962年机动船6只,其中县属2只。1964
年成立了萝北港航监督站。配 1名专职港航监督人员,负责港航工作,1967年撤销,1970年又
恢复港航监督站,编制2人,办公室设在名山港。1980年,全县机动船9只, 1 989马力,总吨
位为367.43吨。其中县属2只。在6只非机动船中,有 3只参加运转。1982年境内有大型机动船
6只,1 990马力.总吨位12 467吨。其中县属1只是工作船。300马力,总吨位37.7吨。3只非机
动船1 500吨位。小型机动船15只,人力小舢板船130余只。名山镇码头最大吞吐量10万吨,最
小吞吐量 3万余吨。设有肇兴、名山、兴东、金满屯、太平沟和新河口等船舶点,1984年,体
制改革后,县港船监督站交省航运局直接管理。
二、铁 路
鹤北线,由鹤岗至鹤北,全长43公里 200米。该路基于1974年8月1日正式破土动工,1981
年5月竣工,同年9月12日正式开通营业,列车一对,主要是发运木材和粮食。1982年1月1日客
车开始临时营运。1983年 1月1日铁道部正式接收为国铁。该路线为单线,1985年每日列车为3
对,其中客车 1对,货车2 对。鹤北站和宝泉岭站皆为四级营业站,隶属于佳木斯铁路分局领
导。下设3个车间,在此路线的 29公里处是进入萝北境内梧桐河大桥,宝泉岭站位于30公里处,
鹤北站位于43公里200米处(终点),萝北境内铁路长为14公里200米。
三、航 空
1939年,日伪统治者在县城(今肇兴乡)南约500米处修建成飞机场一处,东西宽600米,南
北长450米,占地27万平方米。1943年伪县署动用民工在县城凤翔东南方向约3.5公里处,又建
成一处飞机场,东西宽约1 000米,南北长约1 000米,占地100万平方米。在飞机场上建机窝8
个。
旅客班机的航行日期为每周一、四、六 3天,其路线是由佳木斯发至萝北——富锦——同
江——饶河(周六为抚远)——同江,再由同江——富锦——萝北返回佳木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