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信业务
第三节 电信业务
一、电 报
萝北县发出第一封电报,是设治员黄光彝于1912年10月31日在佳木斯发往黑龙江省城——
齐齐哈尔的通报。萝北县政府无线电台于1931年成立后,县长韩树业,于 1月14日给省政府主
席发去第一封电报。
1938年 6月,伪满时期利用萝北至绥滨间之警备电话,由绥滨电报局转发或接受国内外各
种电信,平均每月收信100件,发信50件。
建国以后,萝北县于1954年开始办理电报业务,但无收发报机,通过鹤岗市邮电局以话传
方法收发报。1956年 5月15日,装设莫尔斯收发报机一部,开通了萝北至佳木斯有线人工机电
报电路 1条与鹤岗邮电局串联,开始自发自收。1957年2月7日更换为人工音响机。1960年改为
人工振荡器,萝北至佳木斯调整为单独直达电报电路。1974年改为电传机。
1958年开始架设15瓦无线电台2部,1959年增加到6部,1966年为3部,1971年4部,1981年
发展到7部。
二、电 话
(一)长途电话
1948年民主政府组织恢复萝北至兴山的线路并通话,1950年解放一团在宝泉岭建国营农场
因开垦土地,损坏线路而停止通话,1954年 4月13日松江省人民政府指示萝北县人民政府安排
人员修复线路,于当年 7月末,萝北县与鹤岗市又恢复通话。但长途电话线常受到中途广播的
干扰。1960年增置长途电话中天磁石式交换机1部100门,从此,县内的长、市、农话开始分设。
1961年安装磁石交换机 2部200门、通往鹤岗和佳木斯。1966年增加到 5部磁石交换机480门,
1984年开通了哈尔滨市和绥滨县的直达电路。
(二)市内电话
萝北县城自1934年11月开始安装电话,各伪警备队驻地及各部落并日伪军各机关,均设有
警备电话,县城内一般商号及团体,亦设有一般电话。县城内有交换机 2台,名山、凤凰、太
平沟等处均有交换机1台。
1947年,有50门的磁石交换机 1部。实占容量40门。1956年县邮电局成立于凤翔,有交换
机1部100门,用户62户。1966年市话2部为200门,交换机实占容量168门。电话机总数142部。
用户交换总容量174门,接入用户交换机话机25部。架空明线线条为27对公里,电缆芯线长164
对公里。全局职工从1977年7月1日开始,开展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自动电话革新大会战。到1978
年6月30日,用一年的时间,自制成400门螺簧式半电子自动电话交换机,甩掉了摇把子,市内
电话全部改为自动电话。装有自动电话251部,架空明线线条62对公里,电缆芯线长264对公里。
1980年交换机总容量为600门,话机总数共306 部。1985年,话机总数达424部。装有小交换机
的5户,总装机容量为80门,实占容量44门。
(三)农村电话
1949年凤翔区、萝北区建成为单线线路,开始办理农村电话。1956年各乡镇都安装了交换
机,总容量为30门,实占容量22门,明线线条长度为99对公里。1959年增至13部 340门,安装
216部电话机。初步组成农村电话网,沟通了县、分场(社)和生产队的联系。1971年有4部交换
机280门,实装255门,杆路长度为184公里,架空明线长度为396对公里。1981年增到 6部交换
机310门,实占容量105门。杆路长度为144公里,架空明线351对公里。1985年,农话交换机装
机总容量330门,电话机总数90部。杆路长度155公里。架空明线线条长度 301对公里。地缆总
长度54皮长公里。
1958年县广播站和县邮电局协商,借用农话线路开放农村有线广播,将广播扩大到社(乡),
以后又扩大到生产队。由此广播站与邮电局之间,在使用线路上经常或停广播或让电话,使电
话质量受到干扰。1963年7月9日省邮电管理局转发省人委文件:坚决制止在农村通信线路,广
播线路上搭挂广播喇叭。影响通信和广播质量造成失密问题。直到1964年 6月以后,广播站分
别在肇兴等各人民公社单独立杆,架设一套广播线路,通信线路质量始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