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医药业

第七节 医药业




  清末民初萝北县境内只有一家福厚堂药店。日伪时期全县增至 4家,光复后原有药店关闭,
群众求医无门,买药无地。

  1947年由于民主政府积极工作,原关闭的药店开业,翌年组织成立了萝北县卫生工作者协
会。1953年8月1日正式建立了萝北县卫生院,为了解决医药的供应,由贸易公司经营医药,中
西药兼营。当时因药少,数量有限只向医院和各药店批发,不零售。1956年在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后。全县私营药店组成了 2个联合诊所,医药业开始活跃起来。1958年医药改由百货公司经
营,当时经营项目不多,中西成药只有20几种,远远满足不了患者的需要,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由鹤岗市调入饮片加工技术员孟超华,首次在萝北开展了自制加工饮片事业,他除了采用外来
药源外,又带领20几名临时工人,到太平沟,老沟和横道河子等处,采挖地产野生草药,如刺
五加、黄柏、车前子、龙胆草、党参等上百种。只党参一项每年采集 2 000多斤,除自制药物
外,还向鹤岗市调入。

  为加强医药的供应和管理,1962年中国医药公司黑龙江省萝北县公司正式成立,除了批发
外,也开展了零售,同年在凤翔镇组建了一个医药另售商店,营业面积 200平方米,储存药库
230平方米,中、西药兼有,计800余种。同时在医药公司设有地产人员负责种植和收购地产中
草药。进入70年代从长春引进新型万能切药机,自制药品达 900种。为适应需要,除了新开设
第二医药另售商店外,又扩建了药品储存仓库,共占地 3 209平方米,设有西药库,针剂库,
饮片库,地产药收购库,计 4 000余种;价值达50余万元。1982年以后,每年都组织几次药品
展销和送药下乡活动,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截止到1985年萝北县医药公司有职工35人,担负
着10个医院, 3个诊所,44个村级卫生所和驻军部队,黄金部队,各农场、林业局、职工医院、
防治病院的医药和医疗器械的供应。该公司现经营西药有五类1 203种。其中有片剂426种,粉
剂127种,酊水油膏剂239种,注射剂401种。栓剂1O种。中药有10类529种,其中根茎类80种,
果实类 126种,全草类61种,花叶类25种,树皮类23种,藤木类46种,菌藻类12种,动物类75
种,矿石类75种,其它6种。中成药有六类571种。销售额为185万元,纯利润3.6万元,比1981
年翻六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