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篇下序

第十篇 城乡建设

篇下序


  建国前,除地主豪绅的宅院外,大都住在简陋的草泥结构的平房,亦无其它公共设施。境
内的镇东、兆兴这两个镇的状况,略好于其他农村。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积极措施,改造道路,开辟公路,架设桥梁,建筑房屋,植树造林,
绿化城乡,改变了城乡面貌,城乡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1962年后,城乡道路的修建有了较快的发展。1985年,全县 100%的乡镇,46%的村屯都是
砂石路,全县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干线公路为骨架,地方公路为脉络的 “五通”(邻县相通、
县乡相通、乡镇相通、乡村相通、村屯相通)“五化”(路面砂石化、桥涵永久化、线型标准化,
路树林荫化、养路经常化)的公路网。

  1985年,城区面积已发展为 7.5平方公里。在两个文明建设的推动下,从治理“脏、乱、
差”入手,以城镇为重点,城乡并举,以三年时间搞好城乡建设综合治理。基本上完成了城镇
和其余乡镇及所有村屯建设的发展规划,城乡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砖瓦住房遍布全城,楼
房矗立于大街两旁,街道两侧林荫成行,红楼绿树相互掩映。

  1958年10月成立了建设科,1959年4月改为基本建设局。1984年3月,改称为城乡建设环境
保护局,担负着制定城乡建设规划,房产管理,城镇建设,环境保护,建筑设计施工,地质勘
探等项工作。局内设有:房地产管理处,自来水公司,环境保护办公室,城建规划办公室,建
筑工程一、二队。乡镇设1名专职村镇建筑助理员,各村指定1名兼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