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工业

第二节 工业




  农场创建初期,为保障供给生产和生活需要,先后办起了各种小作坊,进行粮油加工,农
机具修理,砖瓦生产和食品加工。这些小型加工业,完全是自给性、内向性生产。随着农场建
设的发展,各种小加工厂不断扩大规模,设备和技术力量不断加强,并扩建了农机修配厂,兴
办酿造业、造纸业、食品业、建村工业等。70年代初,新建的有淀粉厂、制糖厂、汽车配件厂、
农机修造厂等,开始注意了商品生产。名山淀粉厂生产的“雪山”牌土豆淀粉,还打入了国际
市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场工业贯彻执行了“调整”方针,实行工业体制改革,改变
过去那种围绕农业办工业的做法,坚持立足于农业,着眼于市场和人们生活的需要来办工业。
1981年 5月,宝局第一食品厂筹建并于年底投产,引进上海糖果生产工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打开了农场糖果的销路。1983年,农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场办工业进一步发展,奶粉、啤酒、
食品加工成为享有盛誉的开拓性工业项目。1984年全面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后,工业企业实行
放开经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工业产品比例不断扩大,由自给型开始向商
品型发展,部分工业商品产品打入外省市和国际市场。

  农场工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以场办工业为主的工业管理体系。除49个全民所有
制工业企业单位外,还有 6个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和83个个体工业企业。1985年,全民所有制
工业企业职工为10 850人,约占全部职工的20%,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为421人,个体工业
劳动者为202人。

  随着工业项目逐渐增多,工业产品种类由品种单一向多品种方向发展。农场工业已拥有电
力、燃料、化工、机械、建材、食品、酿造、针织、皮革、制糖、造纸等行业。

   建局后主要工业企业一览表
  表12—5 单位:万元



   建局后历年工业企业数和总产值
  表12—6 单位:个万元



  续表12—6



    建局后历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表
  表12—7 (1976~1985年)



   优质产品表
  表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