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更新造林

第二节 更新造林




  一、森林更新

  鹤北林业局施业区内的森林更新始于1959年的四方山林场和双丰林场。这两个林场1959年
~1971年共造林22 817亩,但仅保存11 224亩。自1972年起,更新造林面积逐年增加,1972年
到1985年共营造林258 692亩(包括1972 年以前的更新造林亩数)。1983年开始,采取营造集体
林、个体林、劳动储备林和企社营造林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进一步扩大了更新造林面积,
也保证了造林的合格率和成活率。

  为了彻底查清历年更新造林的情况,1985年 6月~12月,组成历年更新造林普查组,深入
各场作全面普查,其结果为:历年人工更新造林258 692亩,保存面积199 083亩,在保存的人
工更新造林面积中,树种构成为:红松67 776亩,落叶松71 256亩,樟子松45 061亩,针叶混
交林12 614亩,其它树种2 376亩。此外,尚有择伐迹地天然更新合格面积 38 162亩。全局总
计更新造林面积 237 245亩。基本上做到了采育结合,更新跟上采伐,达到“青山长在,永续
利用”,因此,获得了林业部授予的更新造林先进单位证书及奖杯。

  种子 更新造林所需种子,一靠自采,一靠外购。自采的树种为红松,落叶松,由林区
职工以人力手工方式采集。外购种子由上级林业部门计划调拨,其种类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
红松,1984年后增加了红皮云杉和少量的阔叶树种。外购种年约5万斤。

  育苗 建局初期只有苗圃2处,到1985年底共建成苗圃12处,育苗面积694.6亩,年产成
苗 1 256万株。建圃至今,从开地播种到换床出圃,基本上依靠人力手工操作。1981年各圃大
都安装了移动或固定的排水灌水管道。1983年开始使用无机肥料。从1984年起,使用机械翻地、
耙地,使用化学药剂除草。

  历年育苗统计表
  表12—13 单位:亩万株



  历年更新造林统计表
  表12—14 (1959~1985年) 单位:亩



  续表12—14



  二、植树绿化

  1972年建局时就制定了“绿化与基本建设同时设计、同时开始、同时完成”的措施,并投
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现局所在地及各林场(所)均已绿化。1985年荣获黑龙江省森工
系统绿化合格甲级企业称号,联营林场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最佳绿化单位的称号。

  局机关所在地在1976年基建工程完成6个区域时,开始在街道、巷道植树,当年植8 600株。
此后,基建逐年完工,植树逐年增加。1980年以后,以进行绿化庭院,1984年绿化两条主要大
街共运进黑土2.43万立方米,挖运樟子松大苗 4 400株,分植于两路之旁,樟子松侧又植垂柳,
其下种植花草,设置花坛,真是一座“春有花,夏有香,冬有绿”的新兴林城。

   历年四旁绿化统计表
  表12—15 (1976~1985年)



  该局及一些林场的四周,有较多的荒山。1974年开始义务绿化荒山,当年植防风林 120亩,
此后逐年进行。每年义务植树时,局机关及直属单位的干部、工人,均有一部分去山里参加劳
动,仅1975年就有局直职工160人分乘6辆汽车去华炮草原义务植树340亩。

   历年义务植树表
  表12—16 (1974年~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