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民团体
第二节 农民团体
1947年12月,萝北县民运工作团相继在萝北区、凤翔区召开贫雇农代表大会,建立了区级
农会。接着,在县、村、屯均成立农会,选举产生主席。农会以贫雇农为核心,在民运工作团
领导下,进行斗争地主、土改后复查、发地照以及动员参军参战、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等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农会的职能为乡、村党政组织所取代而自行消亡。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重新组织阶级队伍”的口号下,于1969年3月1日成立了萝北县贫
下中农首次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
1969年3月29日至4月2日正式召开萝北县贫下中农首次代表大会,到会295名代表选举产生
了萝北县贫下中农代表会(简称贫代会)。贫代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由贫农、下中农组成
的革命的群众性的阶级组织,其任务是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中,发挥贫下中农在
农村各方面主力军的作用。农村普遍建立了贫代会组织:公社设常设委员会,大队设委员会,
生产队设贫下中农小组。各级 (含县级)贫代会常委一律不脱产(派作贫代会工作的国家干部除
外 ),实行轮流值班制。县贫代会主任由县委书记兼任。在“左”的思想影响下,贫代会组织
贫下中农管理小组,进驻全县农村中小学校,实行“贫管校”。
第二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于1974年5月25日至27日召开,到会代表187人,选举产生的领导
机构,更名为萝北县贫下中农协会(简称贫协)。1979年初,撤销各级贫协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