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一、青年团

  早在本世纪20年代末期,萝北县有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之后,就有列宁主义青年团( 简称C·
y)团员在党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第一批团员是崔石泉在梧桐河西屯发展的金成浩、裴敬天、
李在德等。在鸭蛋河屯也有李凤山等一批团员,投入了萝北县早期青年运动。

  1949年初,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萝北县开始建团,只在
县治所在地的学校、建设村等单位发展了少数团员。秋季,成立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萝北
县筹备委员会,在青年比较集中的县公安队、肇兴完小搞试点。 9月底已先后发展团员50余人,
建立了团支部。紧接着在政府机关、萝北区、凤翔区及上街基、三马架、凤翔四屯、六屯等20
个城乡单位普遍发展团员、建立支部。到年底,全县共有团员200人,基层支部22个。

  1950年 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萝北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肇兴召开,新青团萝北县筹委
会自行撤销。这次大会正式选举产生了团县工作委员会,下设组织部、宣传部。1953年青年团
萝北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萝北县委员会,增设学校和少
先队工作部。1957年 7月16日根据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三次代表大会决议,团组织改称中国
共产主义青年团。1963年 9月召开的第七次团代会,选举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队员,女拖拉机
手徐世华为共青团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1968年团县委解散,其工作纳入萝北县革命委员
会政治部共青团组。1972年9月共青团萝北县第九次代表大会召开,团县委恢复正常工作。

   历届团员代表大会情况表
  表13—10


  * 第一、二次代表大会在肇兴召开,第三次以后均在凤翔召开。

  * 关于届次的排列: 县档案馆藏文件上有两个第三次代表大会:一为1956年 7月召开的
“青年萝北县首届三次代表大会”。一为1959年 3月召开的“共青团萝北县第三次代表大会。”
为发避免重复,特将1959年之团代会排为第四次,相应地改原四、五、六、七次为五、六、七、
八次,原拟于1966年召开第八次团代会,因“文化大革命”而未开,正好为两个“三大”所占
的数序提供了空档.使1972年召开的团代会为名副其实的第九次代表大会。

   几个年份团的组织情况表
  表13—11



  续表13—11



  二、少年儿童组织

  萝北县的第一个少年儿童组织是1929年崔石泉在梧桐河屯松东模范学校成立的少年先锋队。
通过少先队向少年儿童进行革命的启蒙教育。当时的少先队员李敏、李在德等后来均成长为坚
强的革命战士。少先队随学校的解散而解散。1947年冬,土地改革全面展开,各屯农会将贫雇
农的孩子组成儿童团,担任站岗放哨的任务,防止匪特窜扰和地主富农外逃。儿童团随农会的
撤销而撤销。

  1952年全县各学校先后建立少年儿童队,发展队员 140人。1953年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
1964年全县有队员6 045人,辅导员192人。“文化大革命”中,各中学普遍建立“红卫兵”组
织,小学建立“红小兵”组织,少先队活动中断。1979年各校恢复少先队组织。1985年有队员
10 945人,辅导员26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