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土匪武装
第二节 土匪武装
一、清朝末期
萝北土匪(又称“胡匪”)随着清末大量开采黄金而产生,危害甚大。自兴东道成立以后,
经驻军“迭次拿获巨匪”(《萝北县通志调查录》语)才使匪患减轻,但小股和零星匪徒依然存
在。
二、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境内有小股土匪,不时窜扰于县城、各镇之间,太平沟金厂在民国元年遭股匪
抢劫。民国4年8月宝兴镇商户被劫掠。俄国十月革命之后,该国社会渣滓与县内土匪沆瀣一气,
且以俄境为退避之所,危害甚大。民国12年(1923 年)5月土匪“德胜”被驻军痛击之后,扬言
将纠集“老来好”、“九只手”、“花龙”等14股土匪,血洗县城以报仇。因此,县知事不得
不请求黑河镇守使向兴东增兵。民国13年3月匪首张浩礼率200余人窜据兆兴西南数日,后闻驻
军将前往征剿,始窜回老巢蒲鸭河。民国13年4月,马匪6人(其中俄匪数人),由俄岸窜入大马
河口,与从太平沟返城之县知事遭遇,经对击,毙俄匪1人、华匪2人、马3 匹,余众向俄岸逃
去。20年代县内有土匪“永好”、“三江”、“中原”、“压五洋”、“天兴”、“扫北”、
“东海”“占五省”等形形色色的名称,多达20余股,其中部分股匪跨县流窜,如“永好”、
“老来好”等即窜扰于依兰、汤原、萝北等县。
三、伪满时期
伪满初期,全县有各种称号的股匪10多股,大者上百人,小者十数人。除20年代已有的匪
号外,新增者有“飞龙”、“潘二虎”、“海蚊”、“双龙”、“双阳”、“长山”、“金山”、
“占山”等。这些股匪,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有的被消灭,有的投降日伪,有的自行瓦解另
谋出路。
四、解放战争时期
日本投降之后,一些亡命之徒以为“有枪就是草头王”;纷纷结伙为匪,其危害较大者有:
栾天光、刘悦、“小五龙”及外地窜入之田九江、刘山东、姜大巴掌等。
栾天光,绥滨人,伪警察出身,1945年随刘玉至萝北,先在公安局工作,后被派任凤翔区
中队中队长。1946年5月叛变为匪,同年因“搂大饷”而遭匪徒嫉恨,被内部匪徒打死。
刘悦,原为南段一屯农民,日本投降后,乘政局不稳,人心浮动之机,结伙为寇,最初仅
五六人,打家劫舍,后招纳徐吉恒残余部属,发展到数十人,1947年初被消灭。
“小五龙”,弥荣(今桦南县境)人,1935年为匪,后投降日伪,充当特务,光复后,聚众
10余人,在鹤萝公路沿线劫道,后被镇压于鹤岗。
田九江,又名田荣,宝泉岭人,光复后,聚众30余人为匪,自任头目,活动于桦川、富锦、
绥滨、萝北接壤地带,后发展到七八十名骑匪。1946年5月协助栾天光攻陷肇兴。1946年7月被
歼于桦川县之新城镇。
刘山东(刘光财),国民党东北挺进军第六旅旅长。1946年10月率匪徒500 余人从黑河窜至
萝北,攻陷县城凤翔,11月回窜嘉荫等地,后被消灭。
姜大巴掌,本名姜文方,桦川县万里河之土匪,匪徒仅10余人。1946年12月窜入肇兴莲花
屯、郭家屯一带抢劫,后窜至蒲鸭河,1947年在桦川县被击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