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日伪时期 一、“老五团”抗击日军
伪大同元年(1932年) 6月,日本侵略军经绥滨进攻兆兴,被“老五团”三营击退。接着,
五团又戬除了土匪。11月,日本侵略军 3 000余人,在小滨中佐的指挥下,再次侵入萝北县境,
胁迫刘斌,率其所部去已沦陷的黑河接受日军改编。刘斌命令部队坚守阵地,与日军对峙。刘
斌去苏联系,拟将部队转移苏境,苏则以缴械为前提。刘斌的部属不同意,刘只好于年底带着
妻室及少数亲信去苏。1933年春,萝北驻军,群龙无首,各行其是,五团三营约 450人由营长
王梦九率领,自称“老五团”,于 1月撤离兆兴,拟回关内,后投降日伪,唯该营十连三排排
长刘振声领一个排组成抗日义勇军,报字“中侠”,返回萝北,坚持抗日斗争。后“中侠”被
编为抗联六军第五师。
二、智缴鸭蛋河①伪自卫团
1934年2月8日中共鸭蛋河区委书记李凤林、汤原游击队队长戴鸿宾率30多名游击队员,从
七马架到鸭蛋河街里,以假装打架找伪自卫团团长评理为由,混入伪自卫团内,一举缴获敌之
全部枪弹,抓获伪团长高奎一及地主黄永福等。次日,敌派兵攻打七马架,游击队早已料及,
边打边撤,给敌人以很大杀伤,游击队仅吴玉光(朝鲜族,后任抗联六军四师师长)负轻伤。
游击队安全撤离七马架。
三、石灰窑伏击伪军
1934年5月,伪军38团4连派出一个排40多人从驻地凤凰镇出发去兆兴镇领饷。抗日义勇军
“中侠”决定消灭该敌。“中侠”队派出18人由连长陶勇生率领,预伏于石灰窑附近。当敌人
进入射击圈时,潜伏部队猛烈开火。敌遭突然袭击被打得蒙头转向,战斗很快结束,计击毙伪
军连长余瘸子,俘敌排长和士兵数十人,缴获马50匹,枪45支。
①鸭蛋河,当时名凤凰保,游击队员不愿称日伪强加之名,仍按习惯称之为鸭蛋河。为保
持历史原貌.故仍以游击队品的称谓记述。
四、截夺日伪货轮
1934年10月,“中侠”队侦知日本大货轮从黑河经萝北开往哈尔滨,上载大批烟土及黄金,
于是决定截船夺货。
日轮泊于兆兴码头,等候伪县长成友直上船。“中侠”队 7名队员在王亚民率领下,化装
成普通旅客混入船内,船行至三间房附近,时已零点,“中侠”队员一齐出动,先缴敌游动警
戒哨的枪,然后抢占护运室, 7个正在酣睡的伪警察,立刻成了囚徒。接着冲进船长室,内住
船长、伪县长、 2名日本人。伪县长的卫兵正要举枪射击,被“中侠”队员先击伤其右臂,其
余人员被缴械捆绑。“中侠”队员占领舵楼,逼其向南靠岸。货轮停泊三间房。接应部队50多
人和轮上队员会合,缴获了船上大量的烟土、黄金、发给船上旅客各50元伪币,以扩大影响。
五、进攻金满沟及老道沟
1937年 4月下旬,抗联三军留守一团政治部主任于保合(万内)率该团一连连长王玉生等30
余名指战员攻打金满沟金矿。该矿只有伪警察10来人,另有10多名鄂伦春族猎人。伪警察住在
金矿土围子的 3个大炮台内。此前,该地从无抗联活动,敌防备松弛。当一连两个小组分别从
西北方向越墙进攻时,敌即集中于南炮楼内顽抗。激战半小时,一连占领敌仓库,缴获步枪 1
支,沙金1普(即1 普特,约16.38公斤),白面数百袋,因白面太多,只背走二三十袋,其余连
同仓库一起被焚毁。这次战斗,打死敌伪数人,一连战士高××牺牲。战后,敌《大北新报》
说,这次进攻,使敌直接损失1万元。
几天之后,于保合部在“为高××烈士报仇”的口号下,决定进攻老道沟金矿。敌人在嘉
荫河金矿、金满沟金矿相继遭受抗联攻击①之后,已加强了各金矿的警卫,老道沟金矿新进驻
100多名伪军。抗联部队到达老道沟金矿附近,遭到突然的排枪射击,伤亡很大,王连长右腿
负伤,只好撤出战斗。黎明时,追击之敌骤至,一连边打边撤,王玉生连长为掩护撤退部队,
壮烈捐躯。
六、奇袭伪满驻军
1936年8月的一天夜里,抗联六军二师师长陈绍滨率部200余人进入凤凰镇,奇袭驻镇伪军。
伪军共约150人,营部及追击炮连均驻镇东道北(今水产局处),并在道南数10米处(今工业局处)
筑一炮楼,内修地道。与营部相通。伪营部北 100米处为机枪连驻地。黎明前两小时,抗联一
面向伪营部发动强攻,一面通过事先联系妥当,愿作内应的住炮楼伪军,从炮楼内之地道进入
伪营部,经过两小时激战,生俘伪营长李铸、伪副营长日籍指挥官中岛少佐和日籍电台台长,
缴获迫击炮两门,大批枪支弹药,砸碎无线电台一部。伪机关枪连连长在日本人武岛上尉胁迫
下死守阵地,抗联数攻不克,在激战中格毙伪排长一人。天大亮后,抗联带着俘虏和战利品,
撤离凤凰镇。
①留守一团一连连长王玉生于1937年 4月率部夜袭嘉荫河金矿,缴获手枪、步枪数支,沙
金1普,白面数百袋,还有一批敌伪文件。
七、夜袭萝北县城
1938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五)夜,抗联六军军长戴鸿宾、三军一师师长蔡近葵率领六军、
三军各一部共约 500人,奔袭萝北县城。因天寒路远,抵达时已拂晓。开始进攻,一举占领敌
西门派出所,击毙伪所长崔子彬、击伤伪警长王久全。接着进攻伪县公署。抗联连发38发迫击
炮弹,均因受潮未爆而未攻克。蔡师长进攻南大营,遇日军顽抗,被迫后撤,与进攻伪县公署
之六军部队会为一股。戴军长命令向南大营开炮,日军不知虚实,未敢妄动,天已大亮,抗联
准备后撤,将仅有的一发炮弹射向苏联,其目的为通知已过江的赵尚志军长,六军已执行中共
北满临时省委的决定①,还可使苏方误认为日军挑衅而还击。戴蔡率部西撤途中,见载着日本
侵略军的两辆汽车向西疾驶,欲抢先占领城西 4里之上街基村,对抗联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六
军二十八团郭团长和一名机枪射手飞速前进,抢先占领了上街基东南炮台。此时,敌前车亦已
到达,车上的日军猛往下跳,妄图抢先占据有利阵地。当日军跳车时,抗联机枪猛烈扫射,击
毙其指挥官板坂少佐、警务局指挥官日本人岩崎以及大部分官兵,仅其中一名因跳车时皮带被
车厢挂住,身体悬吊车上,方免一死。后日本军继续向炮台进攻,终未得逞。战斗持续到天黑,
日军不断增多,抗联部队子弹将尽,又无援军,于是戴、蔡决定,突围去苏联。在夜幕掩护之
下,这支近500人的抗日队伍,离开了萝北。
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上街基村东立一石碑。上刻“板坂少佐及十八勇士战殁之地”。这
块碑,从反面提供了抗联将士英勇杀敌的物证。
①1937年末,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依兰杨树林召开会议,决定由赵尚志代表北满临时省委
赴苏,找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解决抗联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并取得和中央的联系;还
决定,由抗联总政治部主任张寿篯(李兆麟)指挥三、六两军分别攻打萝北县城及鸭蛋河,以为
赵过江之策应。赵于1938年1月26日在三军九师师长李振远所率小部队掩护下.与警卫员郭禄等
6人从萝北县名山镇东之三道通西侧越过黑龙江去苏联。
八、攻打鸭蛋河
1938年 1月下旬,抗联六军、三军集结于萝北县、公义永一带,决定在赵尚志过江去苏之
后,攻打萝北县城和鸭蛋河。在戴鸿宾率领部从公义永出发攻打萝北县城之次日,即1938年 2
月2日,李兆麟、张传福率二师十团、十一团和军部保安团共约400名骑兵,从公义永向鸭蛋河
出击。部队走到三甲(今东菜队),缴了伪自卫团的枪械,然后攻打伪警察署,未克。天明,撤
至镇南二甲(今红光队)休整。当日午夜,再次进攻伪警察署,遭到机枪、掷弹筒的射击,原来,
20多名日本援军,已从鹤岗赶到。鉴于敌情的变化,李兆麟决定撤出战斗,经都鲁河进北山,
迎接半年前组织梧桐河金矿伪警察队起义的陈芳钧、马克正部①,并相机袭击敌人。李部在北
山活动两月余,将起义部队编入建制,袭击了都鲁河金矿,于3月下旬出山,4月再次攻打鹤蛋
河。部队主攻伪警察所,苦攻不下。此时,北满临时省委来信,要李去依兰开会。于是,部队
撤出了鸭蛋河。
九、袭击延兴
1938年3月19日(农历二月十七日)三军九师李振远率100多人袭击延兴,战斗非常激烈,九
师班长王满堂被敌子弹穿透背包,从前面右侧射出,险遭不幸。日本侵略军从绥滨调来援军。
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抗联指战员被迫退入苏联境内。此次交战《萝北县事情》有如下记载:
1938年3月赵尚志率150人携带轻机枪两挺,还有小拳铳,对延兴实行“部落袭击”。
十、高家窝棚狙击日伪警察
1938年5月5日(农历四月初六)抗联六军五师政治部主任高玉斌带领三十九团 100多人,六
军一师师长马德山带领70多人,在六军参谋长冯治纲统一指挥下,设伏于高家窝棚①附近,狙
击从双城经萝北去绥滨的日伪警察。战斗持续一个多小时,抗联牺牲 6人,其中有师长马德山
及其秘书吕恩会、警卫员杨昆,还有六军五师董秘书等。受伤者10余人。敌人死伤30多人,其
中被打死者有日籍警尉林安一。俘虏伪警察大队长及其下属七八十人,此外还有敌家属多人。
缴获小枪14支,行李100多件。
①佳木斯党组织派遣到伪梧桐河矿警队的共产党员陈芳钧、马克正,于1937年 6月22白率
领40余名矿警起义,起义后在山里与敌周旋。李兆麟部入山后,将起义队伍编为抗联六军四师
二十九团。陈任团长,马任组织科长。
抗联老干部王钧(中)、高家窝棚狙击战参加者朱学诚(右)在昔日抗联密营大麻花林子合影。
近景白雪覆盖处为密营水井。
①高家窝棚在今江滨农场西北2公里处,西北距兆兴南岗(今江滨农场九队)6.5公里,东略
偏北距三间房(今江滨农场副业队)10.5公里,日伪时是萝北去绥滨的必经之地,当时仅存三间
破旧空房,人称高家窝棚房夼,抗联指战员因该房夼为三间。故在一些回忆录中称该地为三间
房,称该次战斗为三间房狙击战。1986年3月12日.原抗联六军保安团政治部主任王钧、原抗联
六军一师战士、高家窝棚狙击战参加者朱学诚亲去现场。认定当年作战确在该地。为名实相副。
特将该次战斗的地点正名为高家窝棚。
十一、三间房抗击伪骑兵
1938年6月,抗联六军二师政治部主任张兴德率十一团97人占据大江通。6月4日(农历五月
初七)晚,部队上岸筹备给养。次晨6时至三间房,与敌300 余骑兵遭遇,张主任命令十一团团
长王恩率一排、二排分别埋伏于公路南北两侧,他本人则率其余部队抄敌后路。敌进入一、二
排交叉火网时,众枪齐发,杀伤大批敌人。敌于慌乱中向西溃逃四五里,方停下整顿,然后用
炮轰击,疯狂反扑,先后组织3次冲锋,均被打退。战斗持续到午后3时,敌死伤 100多人,十
一团亦伤亡惨重。王恩等 7名指战员被迫撤返大江通。后来,在苏军协助下,身负重伤的张主
任及20多名指战员,相继转移到苏联境内。
十二、从老等山出发西征
1938年 6月初,北满临时省委在通河召开第八次常委会,决定三、六、九、十一军,尽快
远征西北,突破敌人对下江地区的重重包围。鉴于赵尚志奉命去苏,三军无军长,决定李兆麟
以抗联总政治部主任的资格,领导三军。李已在 5月率六军教导团从依兰返回萝北,在老等窝
(现名老等山)建立了总部。接到省委的决定之后,李在麻花林子六军五师师部召集各军团以上
干部和在下江地区地方党的领导人开会,统一对西征的认识,研究西征的实施方案。与会者一
致赞成西征,分批从老等山出发,第一批于1938年 7月出发,参加的部队有六军军部、六军一
师六团、六军二师直属教导队,二师十一团,共 200余人,由六军参谋长冯治纲负责军事指挥,
陈雷代理临时党委书记,负责政治工作。其他指挥员有二师师长张传福,从保安团调到二师十
一团任政治部主任的王钧等。
第二批西征部队于 8月从麻花林子出发,参加的部队有从宝清开来的三军三师和四师,有
先期集结于此的六军三师师部和八团、六军四师之一部,共约 400人。指挥员有三军政治部主
任金策、六军三师代师长王明贵、三军四师政治部代主任于保合等。第一、二批西征部队于10
月8日(农历中秋节)在海伦胜利会师。
第三批西征部队,由李兆麟亲自率领。李在一、二批西征部队出发之后,亲率六军教导队
180余人于9月份在宝清县、富锦县先后与六军一师政治部主任徐光海所率之部队及十一军一师
师长李景荫所率之部队会合,并带领他们北渡松花江,于11月出发,12月底到达海伦。从此,
胜利结束了第二次西征。
十三、消灭日本测量队
1939年7月抗日联军总司令赵尚志率领110名在苏联境内的抗联指战员回到中国,首战乌拉
嘎金矿大获全胜之后,又在老沟附近,接连消灭日本两个测量队。 8月,赵尚志得到情报:老
沟附近,有个日本测量队,由日籍测量师和伪技师等30多人组成,还有20多名伪警察保护、赵
尚志当即派中队长刘凤阳率四五十人前往夜袭。他们摸到敌宿营的帐棚,没放一枪,将该队全
部缴械。除处死日籍测量师外,其余人员全部释放。不久用同样方法,又消灭一支日本测量队,
将日籍测量师押送苏联,余众释放。这两次夜袭,缴获了极有价值的北满军用地图底稿、大批
测量仪器、枪械和其它物资。抗联部队无一伤亡。
十四、夜袭金矿伪警
1942年2月11日夜,赵尚志误中潜入特务刘德山的奸计,率领姜立新、王永孝等5人小分队,
袭击梧桐河金矿伪警察分驻所。将近金矿时,刘德山突然从背后开枪击伤赵尚志及王永孝,赵
忍痛击毙刘,命令姜立新带着文件及未负伤的战士立即转移。伪警察循声赶至现场。赵落入敌
人之手,拒绝就医,痛斥日伪,于12日不屈而死。
十五、苏军驱逐日伪
1945年8月9日拂晓前,苏军远东第二方面军由少将捷明指挥的15集团军第34步兵师及苏霍
夫上校的 255步兵师并两个坦克旅,组成右翼集团军,以尼柯里斯克(延兴对岸)为指挥中心,
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在萝北县北起嘉荫河口、南至柴宝屯,长约 140公里的宽大江面上,向日
伪军发起进攻。于 9、10两日先后渡过黑龙江,扫清了南岸日伪军的据点,向纵深方向发展,
苏军进军路线如下:
从嘉荫河口登陆约一个营,沿九里庄、老沟向鹤岗方向发展;
从太平沟小北河和三道沟登陆约一个营,沿都鲁河,尚志向鹤岗方向发展;
从金满屯登陆约一个团,向尚志方向发展;
从名山登陆部分兵力,向凤翔方向发展;
从上街基、柴宝屯登陆部分兵力,向凤翔方向发展。
日军指挥机关判定,苏军的主攻方向在满洲里、牡丹江,不可能在难以通行的外兴安岭发
起进攻。因此,对地处边境前沿,面对外兴安岭的萝北,配置兵力极少。苏军渡江后,除在凤
翔和长脖岗遇有小股日军抵抗外,没有进行大的战斗,就将萝北的日伪军驱逐出境,并于13日
攻克兴山(今鹤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