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普通中等教育

第二章 中等教育

第一节 普通中等教育




  1953年9月,建立松江省萝北县中学,这是县里第1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当年招生 1个班,
学生55人,教职员工6人。1957年9月成立朝鲜族民办普通初级中学,招收2个班,学生100人,
教职员工12人。1959年8月,团结建立1个民办普通中学班,学生54人,教师3人。1960年8月建
立肇兴民办中学,学生50 人,教师2人,1962年独立办学,1964年 9月纳入国家计划内,由民
办中学改为县第二中学。

  1966年7月,中学“停课闹革命”。8月,掀起了“红卫兵”运动,学生走向社会,大破四
旧,把学校领导当作“走资派”打倒,把部分教师当作“牛鬼蛇神”、“黑帮分子”关进“牛
棚”(关押“牛鬼蛇神”的屋子),进行批斗和劳动改造。各中学组织了很多“造反团”,因观
点不同,互相仇视,由激烈的辩论到互相武斗。1968年,“复课闹革命”。 8月,工宣队、贫
下中农代表队管理学校。9月,“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县城初中高中毕业生800人,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农村的中学毕业生一律回乡,参加劳动生产。

  1975年新学年开始,从县第一中学分出8个教学班(初中高中各4个班),学生 400人,教职
员工35人在城东新建砖瓦结构的平房校舍 600平方米,成立县第二中学。原萝北二中改为肇兴
中学。

  1977~1985年,经过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泡制的“两个估计(即“文革”前17 年的教育路
线基本上是黑线统治的;学校的知识分子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 )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知识分子
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摘掉了“臭老九”的帽子,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1977年秋,恢复
“考试制度”。学制改为五年制(初中3年,高中2年),集中力量将县一中办为县重点中学。1980
年9月,对全县中学进行了调整,从县第一中学分出高中2个班,初中11个班,学生共 677人,
教职员工57人,在城北新建教学楼2栋,总面积为2 000平方米,成立县第三中学。同时将团结、
肇兴2所中学改为“片中”。团结中学招收团结、苇场、莲花3个公社的初中毕业生。肇兴中学
招收肇兴、名山、环山、奋斗 4个公社的初中毕业生。太平沟中学的高中班与林场合办。这三
所中学各招收50人的1个普通高中班。团结中学还招收50人的1个农业高中班,作为全县办农业
中学的试点。从1981年起,普通高中2年制改为3年制。1984年 9月,县第一中学高中部分分出,
成立县高级中学,有10个教学班,学生 480人,教职员工49人。并将第三中学改为职业高级中
学。

  1985年,县第一中学被评为县级文明学校。各级中学的升学率都比往年有所提高。初中升
高中(含中专、中师、技工)升学率达62.4%,高考成绩也创历史最高纪录,共有117名高中毕业
生考入大专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其中考入大学本科的36人(重点大学13人),高中中专37人,
专科的44人。初中毕业生考入中专的 (含中师)70人。全县高考升学率占应届毕业生的21.5%,
其中县高级中学的高考升学率达50%。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

   1955~1985年公办普通中学情况表
  表19—5



  续表19—5



    1985年全县公办普通中学一览表
表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