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教师培训

第二节 教师培训




  县委和县政府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水平十分重视。在政治上积极组织教师学习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还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使教师牢固树立“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在文化
业务上,建立学习领导机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定期轮训或参加函授进修。

  1949~1957年,县文教科(局)设视导组,负责组织全县的中小学教师的文化业务进修,开
展教研活动。1958年,视导组改编为教研室,负责教学改革和教师的业务学习及进修工作。1960
年,教研室又改为教师进修学校,增加了编制,调入 3名文化素质较高的教师负责教师的函授
和文化业务进修工作。

  从建国初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间,每年都利用寒暑假,组织教师集中10天或15天的
时间研究教学工作。小学以学年组为核心,中心校为单位。中学以教研室为核心,学校为单位。
学习教学大纲,通读教材、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进度和计划,并准备 2周内要讲的课
程,写出教案。县、乡(社)中心校,每学期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开展观摩教学活动,交流教学经
验,进行专题研究,从教学实践中提高师资水平。“文化大革命”前,教研活动基本上停止了,
后期只搞些“批判”。1977年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尤其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
研活动才重新恢复起来。

  师资培训采取 4种形式。一为在职轮训:从1951年开始的,当时集中全县新参加教育工作
的25名教师,利用任教前 3个月的时间学习文化和教学理论,经过考核后按成绩分到小学任教。
1969~1971年,县“五.七干校”轮训8名新提拔到中学的教师。1972~1975年,县师训班轮训
全县约有30%的教师。1976~1979年,教育科(局)每年办一期英语教师训练,学习3个月结业,
共121人。1980年,轮训中、小学校长主任15天。二为离职进修:1957年,送哈师院学习1年。
1958 年,又送小学教师2名到佳木斯师专学习 1年,毕业后到中学任教。到1982年,共有18名
小学教师到省、市校学习 1~2年。三为函授进修:1955~1985年共有583名教师参加中师函授,
160多人参加中文、数学、政治等专科的高师函授,120人参加英语专业的高师函授。参加这些
函授的教师,除现仍在进修的 260名中师函授生外,其余均已取得毕业文凭。四为开展教研活
动。到1985年末,共举办全县性的教学研究活动 100多次,还多次组织教师参加县、市、省、
全国各科竞赛,每次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对各中小学实验室的建设及电化教学也做了大量的工
作。曾被省、市评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的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