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医疗技术 一、县医院的医疗技术
建国初期,医疗水平很低,遇有重病患者,均送往鹤岗、佳木斯或哈尔滨等地就医。1953
年,县医院只能在门诊治疗内、儿科常见病,以及部分传染病。1956年,设立外科,建置手术
室,开展外科小手术,能做阑尾炎、疝气等手术。1959年,除收治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病患
者外,还专门设置病房,收治一些重症、传染病患者,外科能做胃、肠、胆、脾等手术。1962
年,内儿科能开展心电图检查,不但能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断治疗及急诊抢救技
术,还能进行呼吸、循环、消化、神经、泌尿等系统疾病的诊治,并能进行心脏监护,对中毒
性病人进行快速洗胃。1967年,门诊量完成52 451人次,病床开放85张,入院病人 1 158人次,
住院病人治愈率达85%,好转率为12%,死亡率为3%。1970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复杂的疾病,
如肾盂肾炎、慢性肝炎、心源性休克、中风、类中风、胆结石、肾结石、肺炎等病症。1971年
至1978年逐渐增加了一些技术力量以及购进2台X光机、心电机和化验仪器,对疑难病诊断的准
确率和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达到90%以上。1978年,外科连续开展脑外伤手术2例, 1例获得
成功,从而填补了县医院治疗脑外伤的空白。同时爱克斯光机经过改进,已能进行胆囊造形,
化验室能进行肝功、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和血液化学的检验。1979年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胆
感染、胃穿孔、宫外孕、脑外伤手术等,均获得了显著成效。1980~1983年,可以开展胸修补、
肺裂伤、骨损伤、腹部手术、打开胸腔、开颅壳和处理大面积烧伤。外科采用中西医二法治疗
泌尿系结石取得了一定成效,并撰写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泌尿结石” 3例的论文,被评为县科
协医学会的二等奖。1985年,诊断符合率达到98.3%,治愈好转率达90%以上,病床利用率也有
不同程度的提高,死亡率和无菌手术感染率大幅度下降。同时在县医院外科手术中探索性的将
针刺麻醉应用于临床作5例,甲状腺手术9例,全部采用针刺麻醉,效果均达到一级水平。
几个年份门诊住院病人情况表
表21—8
续表21—8
几个年份外科手术情况表
表21—9
二、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
各乡镇卫生院,建院初期,只能诊治小伤小病,后逐步发展能诊治内、外、儿科的常见病、
多发病,抢救部分疑难病和危重病。有的卫生院还能开展西医外科下腹部阑尾切除,疝气和计
划生育手术,肇兴中心卫生院,能开展甲状腺手术。大部分乡镇卫生院能开展胸透和血、尿、
便 3个常规和肝功能化验。也能自制一些药剂。肇兴乡、凤翔镇卫生院的牙科,都能拔牙、镶
牙。各乡镇卫生院能做大量的医疗预防、卫生防疫和妇幼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