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第七节 爱国卫生运动
解放后,全县人民响应政府“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号召,
广泛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人民政府经常结合生产,进行讲卫生的宣传教育,动员群众扑鼠灭
蝇,开展室内清扫活动。
1955年春季,结合农村互助合作运动,各村屯普遍建立了卫生委员会或卫生检查组,初级
社和大型互助组内设立了卫生员。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以清除垃圾粪便,改善水
井、整修厕所为重点的卫生清扫运动。通过突击大清扫,使城乡的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进。1957
年,县成立了除四害指挥部。领导全县人民以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为主要任务的运动,
共组织大小战役40 多次,参加人数达6 450多人次。扑捉老鼠58.4万只,麻雀 4.9万只,灭蝇
1.8 万火柴盒,挖蛹4 530公斤,清除垃圾5.78万吨,修建牛马栅108座,猪羊圈 1 200个,鸡
鸭架2 327个,厕所1 120个,灰仓567个,疏通沟渠89条,填平污水坑85个,有75%以上的住户
粉刷墙壁,半数以上家庭安装沙窗。使城乡卫生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爱国卫生运动组织机构被撤散。1971年后,开展以除四害
(老鼠、臭虫、苍蝇、蚊子),讲卫生,消灭疾病为中心的卫生运动。大搞以粪水管理为主的卫
生治本工作。据1972年统计,全县改建120眼水井,占全部食用水井的45%。改建公共厕所35个,
占公共厕所总数的82%。改建家庭厕所650个,占家庭厕所总数的 50%。改建集体猪圈87个,占
集体猪圈的85%。改建个体猪圈187个。占个体猪圈总数的53%。
1976年以后,为在2年内实现“四无”(无苍蝇、蚊子、臭虫、老鼠)“五洁”(大街小巷、
公共厕所、室内室外、厕所、厨房 )使城镇和农村卫生工作上《纲要》,先后召开了会议,宣
传教育,落实措施,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日益发展。
1981年以后,全县爱国卫生运动工作重点,是结合开展“五讲四美”认真贯彻落实“两管
五改”(两管:管饮水、管粪便,五改:改水井、改厕所、改畜舍、改炉灶、改卫生环境)。并
推广卫生责任制的经验,坚持定期检查评比奖励制度,使城乡卫生状况出现了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