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林 李凤林烈士画像
李凤林(1910~1937年)本名李增智,原籍辽宁省海城县(曾迁西丰县)。他身材高,腰肢壮,
为人有胆有识,无私无畏,故抗联指战员昵称为“大老李”。他全家都是革命者。在风雨如晦
的30年代,他的父亲李永贤,母亲宋殿芳都是党的地下交通员,两个弟弟李增福、李增荣和妹
妹李桂兰都是抗联战士。李凤林为革命所做的贡献,萝北人民引为殊荣,永志不忘。
李凤林1928年随全家与同村 6户贫农一起迁至萝北县鸭蛋河北岸,各盖一间厢房棲身,故
称该地为七马架。七马架荒地肥沃,林木茂密,李家人多力大,凭着辛勤劳动,尚能维持温饱。
1928年秋,中共汤原县委派李宁到鸭蛋河屯开展革命活动,与地下党员裴敬天、宋明善、
朴成哲等朝鲜族人组织抗租斗争,并经常去七马架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李风林于1931年
参加了李宁在七马架举办的游击队员训练班,结业之后,正式参加中国红军32军汤原游击队。
不久,经裴敬天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2年冬,冯仲云到鸭蛋河与区委书记周云峰筹划建立鸭蛋河苏维埃,但因意外地遭到土
匪的袭击,苏维埃未建成,周云峰却暴露身份,不得不转移汤原,其所担任区委书记职务,由
李凤林接任。李凤林接任后,深入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不断吸收斗争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到
1933年秋,鸭蛋河区委建立了4个支部,党员发展到32人。
1934年早春,戴鸿宾率领初建不久、武器不足、实力不强的游击队到鸭蛋河,拟缴鸭蛋河
伪自卫团的枪械以装备自己,请区委协助。李凤林根据地下党员王居选提供的敌情,凭自己与
伪自卫团团长高奎一是换帖拜把兄弟这一特殊关系,决定智取,即借故混入伪自卫团团部,攻
其不备,一举缴械。当时,游击队全是大枪,不便伪装携带,必须有两支匣枪。恰在此时,抗
日义勇军“阎王”队来到了七马架。李凤林通过党派到该队做转化工作的徐光海去借短枪,阎
王队长廉品一视枪如命,不肯出借。李凤林亲自找廉品一说:“我在七马架有家有室,有老有
少,有车有马,以我的全部家产作抵押,借你两支匣枪,我们打赢了,两支匣枪奉还,再由你
任选三支最好的大枪,还在街里给你带回一张肥票①。”廉队长被李凤林的无私精神和必胜信
念所感动,终于同意了。
1934年2月8日(农历腊月二十五)下午,王居选身藏匣枪,带着30多名游击队员扮作普通农
民去鸭蛋河赶集。李凤林带着另一支匣枪,和他舅父、党员宋殿双各扛一捆麻杆,向鸭蛋河走
去。来到街里,爷两就假装打架,越吵越凶,边撕边骂,李凤林紧拽着宋殿双身上被撕破的棉
袄,拉他去找高团长评理,王居选装着拉架的样子,边劝边拉,一同进入了伪团部。游击队员
混在看热闹的群众中,也乘势挤进院内。高奎一听到吵闹声,来到院里,李凤林连忙上前说:
“团长,你家大嫂要的麻杆弄来了”。他一边说话,一边撂下麻杆,和王居选同时掏出匣枪,
对准高奎一,大声命令:“不许动!举起手来!”与李凤林举枪的同时,游击队员王钧、翁大
成也突然拔出匕首,夺过哨兵的枪,在枪口安上捷克式机枪的防火帽,从窗外插向屋内。高奎
一束手就擒。伪兵见团长被俘,又被机枪封锁,毫无反抗,任其缴械。李凤林以他的机智和胆
略,戏剧性地不费一枪一弹地缴获了50多支大枪和 1支手枪,使游击队声威大震。撤离鸭蛋河
时,把街里一个姓黄的粉房外柜带回七马架,连同3支大枪与所借2支匣枪,一起交给廉队长。
此后,“阎王”队在党的争取、教育下,于1936年参加抗联,被收编为抗联六军四师二十九团。
①肥票:山林队对绅商的代称。他们绑架绅商之后。通知其家必以重金,方能赎回人质。
这次缴械成功之后,为预防敌人报复,组织决定把李凤林全家搬到汤原太平川,并将原名
李增智改为李凤林,担任洼丹区委书记。
1936年初,北满省委决定,坚决消灭盘踞在老钱柜的伪森林警察大队,以建立稳固的后方
根据地。因兵力不足,决定抽调洼区区委书记李风林及该区所属游击连80余人参加战斗。李凤
林在这次战斗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战功。
老钱柜位于小兴安岭腹地,汤旺河中游(现伊春友好林业局北)日军大尉森山率10名日本侵
略军住在该地,任伪森警大队指导官。该队队长于臻(外号于四炮)及所属 100多名警察则以老
钱柜为中心,派兵设卡于老钱柜以南的糖李川(今南岔),查巴溪(今大丰林业局境内)等地。他
们不仅任意盘剥当地群众,而且仗着山道熟,枪法准的优势,经常偷袭我抗日军民,给抗联造
成很大的威胁。
队伍在李兆麟、戴鸿宾的率领下,从浩良河东面出发,直奔第一道卡子——查巴溪。在到
达该地时,李凤林摸进哨卡,活捉哨兵,拔掉敌人耳目之后,领着30多名游击队员,隐蔽地进
入西院,配合东院李兆麟所指挥的20多人,如瓮中捉鳖一般俘获了伪中队长黄毛、丁山、张保
安等,顺利地扫清了头道关卡。几个头目经耐心教育也掉转枪口、反满抗日。在戴鸿宾组织战
士改装扮成伪警察的同时,李凤林以抗日救国的道理,诚挚亲切的语言和平易近人的作风,作
好了套户支援进军的准备工作,领回来10来张 4马大爬犁,满载着作战队伍,连夜向糖李川飞
奔。途中,碰巧遇着敌巡逻队的一个尖兵,此人是戴洪斌的同乡,经教育供出了实情,原来于
四炮回汤原城为子完婚,其职务由副大队长宋喜斌(外号五炮)暂代。宋恐失职,正带着 6名警
察,坐一张爬犁去各哨卡巡逻,走在尖兵之后不远处。根据这一情况,李兆麟、戴鸿宾、李凤
林等研究了一个大胆的应急方案。李凤林率几名穿着伪警服的战士押着黄毛、丁山,坐第一张
爬犁继续向糖李川前进。不一会,果然迎面驶来宋五炮的爬犁,在距离约 200米处停下,五炮
大声喊道:“是什么人?”这时李凤林用枪咀子捅了黄毛一下,示意黄毛按事先安排好的对策
答话。于是,黄毛提高嗓门:“是老五吗?”五炮听到这熟悉的声音,完全解除了警惕,但还
是想弄清情况:“后面那么多爬犁是干什么的?”黄毛说:“是山下送粮食的。”在敌人毫无
戒备的情况下,李凤林顺利地抓获了人称“枪响见物”的宋五炮及跟随的 6名伪警察。紧接着,
又顺利地收缴了糖李川伪警察的枪械。
部队继续向老钱柜前进,于次日晚上 8点多钟抵达目的地,李兆麟命令部队迅速包围森山
的住所,机智勇猛的李凤林出其不意地冲进森山卧室,飞步上炕摘下森山挂在墙上的日造十四
式手枪。正在抽大烟的森山,狗急跳墙,急忙窜起身子抱住李凤林,妄图夺回枪支。李凤林身
高力足,仇大志坚,用力将森山从炕上甩到烧得通红的、用铁锅反扣作炉盖的炉子上,烫得赤
拉直响。随着森山被烧的嚎叫声,李凤林杀敌的枪声也响了。森山这个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侵
略者,结束了他可耻的一生。
这次战斗,击毙日本侵略军7人,俘虏伪警察150多人,缴获无线电发报机1部,长短枪100
多支,子弹30多万发,大烟土 100多磅,米面几万袋。更重要的是,拔除了敌伪据点,扫清了
顽敌。从此小兴安岭、汤旺河一带完全控制在抗联手中,成为三、六军稳固的后方基地,后来
北满省委也迁到了那里。
李风林在这次战斗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组织上决定调他到部队工作,于1936年 2月
任六军四团二连连长。1936年11月升任保安团团长。1937年3 月六军部队在从桦南开赴富锦建
立根据地途中,保安团和一师二团到达桦川县葡萄沟时,与日本侵略军 150多人相遇,李凤林
立即指挥部队散开,占据有利地形,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李凤林和团政治部主任王钧为
了狠狠打击敌人,带头俯卧在前沿阵地,英勇奋战,给敌人以很大的杀伤,为后续部队的撤退
和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突然,一个狡猾的敌人利用枯草与军衣颜色相同的特点,从草丛中
爬进保安团阵地前沿,凶狠地向李凤林射击,一颗罪恶的子弹射中李凤林头部,这位年仅27岁
的优秀指挥员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无私地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正在李凤林身旁的王钧,
眼看自己的亲密战友牺牲了,悲愤交加,命令部队猛烈射击,终于打退敌人的进攻,抬着李凤
林的遗体,撤出战斗,把他安葬在葡萄沟小五甲的青山下。
李凤林牺牲了,但他的英名与他的功绩一样,将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