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徐鼐霖

徐鼐霖




  徐鼐霖(1865~1940)字敬宜,又作敬一,一字镜芹,晚号憩园,1865年11月11日( 清同治
四年九月二十二日)生于吉林永吉县尚礼镇(今九台县二道沟乡) 一个小康家庭,同宋小濂、成
多禄合称“吉林三杰”。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入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幕府,主管文书及交涉事宜,光绪三十年(1904
年 )入齐齐哈尔副都统程德全(翌年署将军)幕府。此间,徐鼐霖身处东北边疆,目睹内政窳败,
强邻肆虐,乃与宋小濂、成多禄等,力图改变和收回沙俄在中东铁路沿线所侵占的主权和利益。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秘密前往满州里查看东省铁路各级情形,建议程德全上疏外务省《论
速宜于各大站设官殖民抵制强邻》。他尽心竭虑,筹谋新政,变通旗制,改设民官;开垦荒地,
实边裕饷;建城立镇,整顿练兵;收回金矿,自开商埠;联合辽吉,统一币制;铁路交涉,力
争利权;筹边航业,自建铁路;请免贡貂,除民苦累;创办学校,培育人才等等。他是程德全
在江省实行新政的积极支持、倡导和实践者,朝廷允准,次第施行。宣统元年(1909年)八月任
黑龙江兴东兵备道道员,三年去任。兴东兵备道地处黑龙江极边,气候寒冷,草昧初开,盗匪
横行,交通不便。徐鼐霖到任后不久,便乘船去外地招垦实边。他登舟远望,面对失去的外兴
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领土,发出了“大江东去水声寒,有约中分挽救难。偶展舆图寻旧界,
内兴安外外兴安”的无限感慨。不禁质问道:“当年谁订鸿沟约,半壁河山一纸休?”他深深
懂得富国强边必需身体力行,多办些实事。于是他建码头,修桥梁,辟陆路,划森林,踩勘金
矿,整顿税务,设交涉、承审两处。“擘画经营”,使刚刚设立的兴东兵备道规模初具。

  宣统三年(1911年)徐以筹边有功赏加二品衔,特授黑龙江民政使司民政使,民国8年(1919
年)任吉林省长,1920年9月罢职,侨寓京都,终日与宋小濂、成多禄饮酒赋诗,漫社联吟,晚
晴选诗。东北沦陷后,徐鼐霖闭门不仕,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1940年卒,终年76岁。

  徐鼐霖擅诗文,工书法。诗文集有《憩园老人集》、《憩园诗草》、《憩园存稿》等,纂
有《永吉县志》,著有《筹边刍言》等文,清末任文案时为程德全、徐世昌等多有代作,尤以
《赐福楼启事》、《东三省政略》出力较多。现有《徐鼐霖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