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麟 李光麟
李兆麟(1910~1946年)原籍辽宁省辽阳县小营官屯,生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十月初一
(11月2日)。6岁入私塾。1922年高小毕业后又读两年私学。1925年因贫辍学务农。1931年11月
化名李烈生在北平加入中共领导下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年底被派回辽阳组织武装。1932年
初组成约1 000人的东北义勇军。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1月被派
去本溪煤矿搞工人运动。后留中共奉天特委任青年士兵委员会负责人。1933年在哈尔滨中共满
州省委工作。秋天去珠河巡视,于10月与赵尚志一起将珠河抗日武装定名为珠河反日游击队。
1934年初,化名张寿篯,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政委。1935
年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二团政治部主任,后调一团。1936年调任六军政治部主任。9月
被选为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委员。1937年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
1937年冬,日伪对下江地区的“围剿”日益加剧,抗日游击区不断缩小,抗联部队处境十
分困难。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在依兰东杨家沟召开会议,决定派赵尚志为北满临时省委代表去苏
联。李兆麟于1938年1月率部进驻萝北县,在公义永屯召集抗联三军、六军高级指挥员会议,
传达东杨家沟会议精神,然后作出决定:为了给赵尚志壮行和开辟通往苏联的道路,在赵尚志
从萝北国境线过江之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六军军长戴鸿宾率领,一路由李兆麟率领,在同一
时间分别攻打县城兆兴及鸭蛋河两地。2月2日李兆麟率骑兵 400余人攻打鸭蛋河。由于戴鸿宾
部奔袭兆兴经过鸭蛋河之南时,引起守敌的警觉而加强戒备,故苦攻不克。于是率部进入北山。
在山里改编了半年前起义的梧桐河矿警队,袭击了都鲁河金矿,于 4月初再次攻打鸭蛋河。恰
在此时,接北满临时省委通知,要李光麟出席在依兰县四块石召开的第七次常委会议。会议之
后,李兆麟率六军教导队进入萝北,与六军各师会合,设总指挥部于老等山。临时省委于 6月
初召开第八次常委会议,作出关于进行第二次西征以跳出敌人包围圈的决定。此时,三军军长
赵尚志、六军军长戴鸿宾、十一军军长祁致中均已去苏联,且杳无音信;六军一师师长马德山
在战斗中牺牲。高级指挥员走的走,亡的亡,形势非常严峻。临时省委决定,李兆麟以抗联总
政治部主任的资格,统一指挥三、六、九、十一军,尽快完成远征,到西荒开辟根据地。李兆
麟受命于危难之际,但坚决执行省委的决定,勇担重任,于 6月在麻花林子召集各军团级以上
干部和地方党负责人开会,决定分批分期出发。 7月,第一批部队出发前夕,李兆麟在老等山
组织盛大的壮别文艺晚会,第一个节目就是李兆麟自编自演的独幕话剧,鼓励指战员共赴国难,
完成西征。
第一批西征部队由六军参谋长冯治纲率领出发之后一个月,李兆麟又将第二批西征部队交
由三军政治部主任金策率领,于 8月从麻花林子出发。这两批部队西征之后,李兆麟南渡松花
江,在富锦、宝清一带先后与十一军一师、六军一师会合,于11月份亲自指挥这批部队西征,
于年底到达海伦,与前两批部队胜利会师。李兆麟在萝北境内近一年,其间,在战斗之余写出
了传唱当时、永留青史的《露营之歌》中的第二段唱词,即“浓荫蔽天……黑暗一扫完”一段。
完成西征之后,李兆麟于1939年 4月任中共北满省委常委、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
转战龙镇南北和讷河、拜泉等地。1941年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于11月奉命率部
转移到苏联,任88旅政治副旅长。日本投降之后,他率部回国,任滨江省政府副省长。1946年
3月9日下午4时,在哈尔滨市水道街9号3楼,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36岁。
李兆麟一生为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战斗。他的英雄业绩光照千古,他的英名,萝北人民永
志不忘。